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世界杯战术板】持续冲击终获进球 库蒂尼奥助内马尔腾飞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9/26 0:11:45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控球率超过七成,射门次数七倍于对手,占尽优势的巴西队直到最后时刻,才依靠库蒂尼奥的灵光一现打开胜利之门。当然,考虑到“中北美意大利”哥斯达黎加在防守组织方面的造诣,蒂特和他的弟子们应该为这场含金量十足的胜利感到满意。此役,巴西利用稳健的控球和卓有成效的反抢牢牢地掌控着局势,内马尔在体能状况不佳的情况下适当让出了部分球权,库蒂尼奥的直塞球是巴西进攻中最具威胁的变量,保利尼奥和菲尔米诺对肋部的持续冲击,终于压垮了哥斯达黎加的防线。

  巴西和哥斯达黎加在世界大赛的赛场曾有过多次交手机会,两队在日韩之夏为球迷们奉献过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进球大战,在美洲杯小组赛阶段的对决也堪称经典。两支球队在小组赛首战中都没能取得理想的战果,他们都期待在次战中扭转不利的局面,巴西队需要用一场胜利保留争夺小组第一的希望,哥斯达黎加则需要避免两连败提前出局。蒂特在战前48小时就宣布将信任票投给首战的先发球员,法格纳取代受伤的达尼洛是唯一的新意,哥斯达黎加主帅奥斯卡-拉米雷斯也只是对首发进行了微调,双方都希望利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去争取胜利。

  哥斯达黎加的阵型为5-4-1/3-6-1,老将博尔赫斯负责中场调度,真正的刺客是埋伏在中锋乌雷尼亚身后的布莱恩-鲁伊斯和贝内加斯。在智利和意大利无缘决赛圈,德国回归四后卫体系的情况下,被誉为中北美“意大利队”的哥斯达黎加,是为数不多能够在战绩和风格上保持着双重稳定的球队。

  巴西中前场球员中位置最为稳固的是内马尔和热苏斯,后者具备很强的禁区内钻营能力,比擅长回撤接球的菲尔米诺更适合与内马尔搭档。两名锋线主将只有在左边锋和中锋位置上才能发挥出最佳水准,这就要求其他球员必须调整位置和打法,来适应两位球星的打法。得益于保利尼奥的B2B属性和库蒂尼奥的摇摆人打法,巴西的433阵型能够在442和4231之间切换。两名来自巴塞罗那的球员依靠勤勉的跑动,帮助巴西在两个禁区附近建立人数优势。

  “内马尔是一个很有技巧的球员,我们确实看到了人们如何试图阻止他表现出的侵略性,当然,我们不希望看到任何对他的不该有的动作,我的球员知道该怎么做。”奥斯卡-拉米雷斯所言不虚,他的球队对内马尔的防守动作比瑞士人“温柔”,实战效果却更好。在首战遭遇大量暴力侵犯(10次)之后,内马尔在此役的开场阶段有意减少了持球进攻的频率,两亿先生现阶段的体能不足以支撑90分钟的高强度比赛,他必须在比赛的部分时段完成“节能减排”,来保证总攻阶段的体能供给。

  巴西队在开场后迅速占据了主动,哥斯达黎加在无球状态下的表现并不保守,但桑巴军团依然可以轻松地将比赛导入半场攻防战的模式,他们依赖的是阵型结构上的对位优势,以及压迫式反抢打法制造的战术红利。433阵型的特点是能够依靠三名前锋持续将战火燃烧在对手半场,倒三角站位的中场布局可以对锋线形成很好的支撑,两名肋部球员处于对手防线的结合部,这样既能推动己方的边路进攻,还能够牵制对手的多名防守球员。

  哥斯达黎加的5-4-1阵型在实际运转中接近于5-2-2-1,他们没有速度很快的边锋/边前卫推动反击,布莱恩-鲁伊斯和贝内加斯需要在边后卫配合下才能完成推进任务,这对奥维多和甘博亚的体能和执行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巴西队极力展开进攻宽度的目的之一,就是依靠边锋(内马尔&威廉)压制对手的后轮引擎,即便不能制造实质性的杀伤,也可以遏制对手的进攻。

  进攻中需要尽力拉开空间,防守时则需要快速压缩空间。巴西队的中前场球员普遍具备不错的运动能力,他们在前场丢球后的反抢十分积极。在哥斯达黎加后场球员取得球权时,巴西4-3-3队形顶端的五名球员能够迅速收缩围抢持球人;当哥斯达黎加绕开中路从边路寻求向前发展时,巴西的两名边后卫马塞洛和法格纳,会适时前顶配合边前卫压制对手的边翼卫。巴西边卫也会来到中路收割哥斯达黎加中锋乌雷尼亚争抢下的落点,配合卡塞米罗和保利尼奥阻止对手中场球员的推进。

  考虑到内马尔的伤势恢复速度低于预期,从六月初的热身赛开始,蒂特就在友谊赛中着力提携库蒂尼奥和威廉。他希望这两位已经在欧陆豪门中证明自己的10号球员,能够承担一部分组织和推进的任务,让内马尔可以将有限的体能用于进攻终端的解锁。内马尔带动多人在左肋部实施的佯攻,很好地牵制了对手的防守重心,当哥斯达黎加的重兵集团被“钉”在一侧后,弱侧的威廉就能获得比较宽松的处理球空间。令人遗憾的是,绝对速度有限的威廉没能突破奥维多的防守,他在右路接球后更多地选择横向盘带,哥斯达黎加的五人防线很好地封锁了射门角度,威廉的内切不但没能觅得远射机会,反而加剧了强侧区域的拥挤。

  边后卫助攻幅度不大,前场球员的站位缺乏纵深层次,局部的轮转和跑动也不流畅,蒂特在细化进攻线路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细致。在内马尔和威廉持球时,队友们都在等待他们突破后的传球,很少主动加强跑动来丰富他们的传球线路。同样来自美洲的哥斯达黎加人拥有出色的脚下频率和缠斗能力,重心靠后的阵型设计又进一步压缩了禁区附近的空间,他们在单兵对抗中能够很好地迟滞对手,为队友赢得协防的时间。

  在内马尔和威廉无法制造杀伤的时候,库蒂尼奥直塞就成了巴西最具威胁的进攻手段。易边之后,巴西队需要加快进攻节奏,蒂特先后完成了用道格拉斯-科斯塔替换威廉、将保利尼奥的位置前提以及换上菲尔米诺等多处关键的战术调整,这些变招的目的就是希望从肋部切开哥斯达黎加的防线。在战局最为焦灼的时候拿下保利尼奥,蒂特冒着赛后被媒体口诛笔伐的风险,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认为在对手持续封锁禁区的情况下,擅长无球前插的保利尼奥很难获得他所需要的空间,菲尔米诺的有球技术和中锋属性更适合进行阵地攻坚,最后时刻的战局走势证明了他的判断。

  在内马尔还在慢慢找状态的时候,库蒂尼奥的持续输出就显得极为重要。库蒂尼奥在来到巴萨后先后扮演过肋部组织者、多功能10号、专注于冲击禁区的前锋等多种角色,其因为“全能”而成为了主帅战术调整时的万能钥匙。蒂特基本沿用了巴尔韦德的思路,在世界杯这种注重防守和对抗的比赛中,他希望年轻的库蒂尼奥可以能者多劳。

  作为中锋身后的10号位组织者,库蒂尼奥的向前传球往往都具备球速较快且隐蔽性强的特点,这对接应球员的预判、跑位、传接球及动作衔接技术有着很高的要求。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内马尔逐渐进入状态,两名球员之间的传跑配合将具有更强的穿透力和攻击性。

  四年前,本土作战的巴西队在小组赛阶段顺风顺水,斯科拉里的弟子们在进入淘汰赛后却迷失了方向。四年后,蒂特治下的桑巴军团起步不够顺利,但他们却已经具备了足够支撑远航的动力。同那支没有内马尔就一败涂地的球队相比,蒂特的球队不但拥有更加成熟的内马尔,还开发出了很多全新的战术增长点。主力阵容中的库蒂尼奥和威廉可以分担内马尔压力的“副核”,替补席上的菲尔米诺和道格拉斯-科斯塔能够带来节奏的变化,巴西队的竞争力和当年已不可同日而语。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