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国体育科技》2021年第12期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0/8 23:54:39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系统梳理与分析世界优秀冬季两项运动员射击技术特征、影响因素与训练策略。研究认为:1)世界优秀冬季两项运动员射击操作表现出“快速落位、射击迅速、命中率高、快速离开”的特点。站立式射击时表现出良好的平衡稳定能力,特别是在疲劳状态下对姿势平衡和持枪稳定性的控制能力强。俯卧式射击时保持枪托与肩的紧密贴合,力量均匀分布,瞄准阶段步枪垂直方向运动幅度小;射击表现出时间短、失误率低的特点。2)生理学因素:射击与心率的同步能力、力竭状态下神经对肌肉群的精细控制能力;心理学因素:注意力和凝视行为的集中能力;训练学因素:持枪稳定性、射击准确性、击发力量与时机掌控能力。3)射击训练策略包括稳定性和准确性提升,重点提升大负荷条件下精准射击训练,稳中求快;强化神经系统对击发行为的精确控制,提高运动员本体感觉和神经适应;心理策略强化感知-认知能力促进和计时瞄准;体能训练策略应加强训练量的积累,提升身体疲劳状态下射击能力;竞赛策略包括不同时期训练和参赛以及比赛时射击场的协调处理。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专项的青年男子速度滑冰运动员有氧、无氧能力特征,为其身体机能评价及完善训练安排、增强国际赛事的竞争力提供参考。方法:14位国家青年队男子速度滑冰运动员(健将以上,按专项不同分为短距离组与中长距离组)完成最大摄氧量(V̇O 2max )、Wingate 30 s无氧功测试,并在无氧功测试后第1 min、3 min 、5min、7 min、9 min、15 min进行血乳酸测试。分析V̇O 2max 以及无氧功最大功率、平均功率、每千克体质量递减功率、每秒递减功率、不同时刻血乳酸值、血乳酸峰值、血乳酸清除速率等。结果:1)中长距离组速度滑冰运动员V̇O 2max 、V̇O 2max /去脂体质量与短距离组速度滑冰运动员各指标基本相似,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05)。2)短距离组速度滑冰运动员无氧功最大功率相对值、每千克体质量递减功率、每秒递减功率以及无氧功恢复期第3 min、5 min、7 min、9 min、15 min血乳酸值、血乳酸峰值也均高于中长距离组速度滑冰运动员,差异显著( P <0.05)或非常显著( P <0.01)。结论:1)不同专项的青年男子速度滑冰运动员有氧能力基本无差别。2)在启动磷酸原系统与糖酵解系统方面,不同速度滑冰专项青年男子运动员差别显著;短距离组比中长距离组速度滑冰运动员启动磷酸原与糖酵解系统速度快、能力强、易疲劳。3)不同专项的青年男子速度滑冰运动员血乳酸清除能力无差异,并且均显著高于常人,与中跑运动员的血乳酸清除能力相当。4)我国青年男子速度滑冰运动员与世界一流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无氧能力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亟待进一步增强。

  摘要:目的:进一步甄别滚桥峰值扭矩体位下髋关节伸展、膝关节伸展、躯干旋转用力是否直接影响滚桥技术力量,并量化评价相关肌力对摔跤滚桥技术的力量贡献水平。方法:招募19名优秀摔跤运动员,测试30(°)/s转速下的滚桥技术峰值扭矩和髋、膝关节伸展和躯干左旋的等速肌力,并据此建立相关关节等速肌力峰值对摔跤滚桥技术峰值扭矩的多元归回方程。结果:滚桥技术“背步”动作开始于运动员左脚离地[时间(0.577±0.425)s、旋转角度17.31°],结束于左脚落地[时间(1.926±0.744)s、旋转角度57.78°];滚桥技术滚桥峰值扭矩出现在旋转角度63°,相对力量峰值为(3.08±0.84) Nm/kg,峰值扭矩体位处于“背步”动作结束和躯干左旋动作开始的时期;建立多元逐步回归方程:Y(滚桥峰值扭矩)=48.178+0.644×X1(躯干左旋扭矩)+0.399×X2(膝关节伸展扭矩)。结论:滚桥技术峰值扭矩体位处于“背步”动作结束和躯干左旋动作开始的时期,该体位能够在借助右下肢蹬伸垫面的同时,利用运动员脊柱向右旋转的体形,使躯干左旋的力量最大化地转化为滚桥技术的滚动力量;躯干左旋、右膝关节伸展用力直接影响滚桥(右侧)峰值扭矩,躯干左旋肌力的贡献度超过60%;滚桥(右侧)峰值扭矩体位下,右髋关节以外展形式参与滚动用力,右髋关节外旋使右足右外缘与垫子保持大面积接触以增加摩擦力,右髋关节伸展肌群持续等长收缩固定髋关节的屈伸角度,以提高膝关节蹬伸和髋关节外展的力量传导率。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F-MARC IPPs对足球运动员损伤发生率及运动表现的干预效果,并通过调节效应检验提出最优干预方案。方法:建立纳入和排除标准并检索相关文献,运用Stata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整体效应、异质性、发表偏倚检验,并通过设置性别、年龄、热身方案、干预周期和频率等5个调节变量进行亚组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文献24篇,涉及受试者7 814名。元分析显示,F-MARC IPPs可显著降低足球运动损伤风险(RR=0.67;95% CI:0.61,0.74; P =0.000),同时也能显著促进运动员CMJ(SMD=0.33;95% CI:0.07,0.59; P =0.120)、20 m 专项跑(SMD=-0.38;95% CI:-0.66,-0.09; P =0.009)、YBT(SMD=0.83;95% CI:0.46,1.20; P =0.000)及伊利诺斯敏捷测试(SMD=-0.31;95% CI:-0.58,-0.04; P =0.026)成绩。亚组分析显示:1)F-MARC IPPs对男性运动员的干预效果优于女性运动员,且对20岁以上运动员干预效果最佳;2)FIFA 11+练习可达到最大效应量且具有统计学意义;3)干预周期为5~8个月和每周2~3次的练习方案达到预防损伤的最大效应量。结论:F-MARC IPPs可显著降低足球运动损伤风险,促进运动员运动表现;相对于女性运动员,F-MARC IPPs对男性运动员干预效果更为突出,且对20岁以上的运动员干预效果最为明显;相比较FIFA 11项目,FIFA 11+项目是预防损伤达到最大效应量的最优选择;相比于其他干预方案,5~8个月的干预周期及每周2~3次的练习频率是预防损伤的最佳方案。

  关键词:国际足联医学评估与研究中心;足球运动;综合热身;损伤预防;运动表现

  摘要:基于扎根理论,通过对部分执裁中超联赛的裁判员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运用NVivo 10软件进行编码和深度文本分析,探究裁判员执裁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构建了裁判员执裁效能及其形成机理模型。研究认为,规则驾驭、阅读比赛、判罚能力、心理调适、比赛管理、身体状态等6个主范畴对裁判员的执裁存在显著影响,但影响程度和方式差异明显。裁判员的执裁效能可以通过强化心理技能训练、加强缄默知识学习、重视肢体语言运用、提高“感知-认知-决策”效率等多种措施来提升。

  摘要:目的:运用交叉滞后研究设计,考察社会排斥、控制信念与青少年余暇体育锻炼的内在关联。方法:采用青少年社会排斥量表、青少年控制信念量表、余暇体育锻炼量表,对上海市964名青少年[45.12%男生,年龄为(14.863±2.331)岁]进行为期12周、两阶段的追踪问卷调查。结果:对于青少年,社会排斥、控制信念的性别差异不显著,但余暇体育锻炼(活动量、参与形式和参与内容)的性别差异显著,其中,男性各指标均高于女性;社会排斥、活动量、参与内容的学段差异不显著,而控制信念和参与形式的学段差异显著,其中,高中生的控制信念强于初中生,而参与形式得分低于初中生;社会排斥与青少年余暇体育锻炼具有跨时间稳定负相关,而与控制信念具有跨时间稳定正相关;交叉滞后分析显示,社会排斥可能通过控制信念的完全中介作用而间接影响青少年余暇体育锻炼的活动量,可能通过控制信念的部分中介作用而间接影响余暇体育锻炼参与形式和参与内容,社会排斥、控制信念对余暇体育锻炼交叉滞后效应的性别差异不显著。结论:青少年余暇体育锻炼活动量、参与形式和参与内容存在性别差异;控制信念和参与形式存在学段差异;社会排斥、控制信念与余暇体育锻炼存在因果关系,其中,社会排斥是消极原因变量,控制信念是积极原因变量,余暇体育锻炼是结果变量;在社会排斥与青少年余暇体育锻炼的影响机制中,控制信念可能是一个中介变量,且该交叉滞后效应具有性别一致性。

  摘要:目的:探索高强度运动对静坐少动生活方式(sedentary lifestyle,SDLS)人群代谢应答的影响。方法:对14名SDLS大学生进行为期6周的高强度运动(4~5次/周)干预,每次练习密度为50%~60%,运动强度高于80% HR max ,每次练习时间为50~90 min,分别在运动前后测试身体形态机能指标,在干预前和干预后24 h收集晨尿用于差异代谢物分析。结果:SDLS大学生进行6周高强度运动可以显著提高V̇O 2max 、立定跳远和坐位体前屈等体质健康指标的成绩;运动前、后对尿代谢组学分析,筛选和鉴定出17种差异代谢物,经ROC曲线分析,显示差异代谢物具有良好的诊断力。结论:研究筛选和鉴定出的17种差异代谢物与SDLS大学生6周高强度运动后的代谢应答变化有关。差异代谢物涉及了脂肪酸、胆固醇和支链氨基酸等代谢途径,高强度运动引起的这些代谢途径的改善可能与SDLS大学生获得的有氧能力提升以及有益的健康适应有一定关联。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人际关系困扰和在校体力活动的现状特征及其内在联系。方法:运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国际体力活动量表,对1 89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处于中低水平,能感知到中度的人际关系困扰,其在校体力活动处于中度水平;大学生在校体力活动在手机成瘾维度上差异显著(低成瘾组高于高成瘾组),且存在性别差异(男生高于女生);手机成瘾、人际关系困扰对大学生在校体力活动的负向影响皆显著( P <0.001);在手机成瘾与大学生在校体力活动的影响链上,高度的人际关系困扰具备调节效应,中、低度的人际关系困扰不具备调节效应。结论:尽管大学生在校体力活动处于中度水平,但却面临着手机成瘾和人际关系困扰问题;大学生的手机成瘾倾向越严重,在校体育活动水平越低;男生的在校体力活动水平高于女生;手机成瘾、人际关系困扰是大学生在校体力活动的制约因素;在高度水平的人际关系困扰调节作用下,手机成瘾对大学生在校体力活动的负面影响更大。

  摘要:梳理不同形式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分析发现,有氧运动、力量练习、组合运动都可以显著降低血压,有氧运动与组合运动效果相似,均大于力量练习。有氧运动的降压效果受强度影响,高强度优于中等强度,不受运动形式的影响,持续和间歇均有效。力量练习降压效果受强度和重复组数的影响,采用更大的强度重复更多的组数降幅更明显,以1~3组为宜。组合运动的降压幅度略大于有氧运动,其效果仍需要更多实验来证明。运动疗法降压的机制可能与运动减少肥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氧化应激和改善内皮功能等因素有关。降压效果还与种族、初始血压水平等有关,每周选择5~7天中到高强度的体育运动,长期坚持可以起到预防和辅助治疗的作用。未来研究或将更偏向于组合运动或具体运动形式对血压的影响以促进运动处方的发展。

  摘要:目的:探讨抗阻训练对衰老骨骼肌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及其生物代谢过程变化,筛选出骨骼肌衰老干预的关键基因与信号通路。方法:从GEO数据库筛选下载3套衰老骨骼肌基因表达谱数据(GSE 25941、GSE 38718与GSE 8479)作为分析材料,进行标准化后,利用R软件筛选3套数据集中的差异表达基因。重叠分析法整合筛选共同显著的差异基因,采用DAVID、KOBAS和Revigo数据库对其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代谢通路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的注释进行功能富集分析。STRING数据库对差异基因编码蛋白进行蛋白质-蛋白质互作分析,筛选出关键基因,进行二次功能富集分析,以明确关键通路。结果:通过整合分析,筛选出抗阻训练对衰老骨骼肌影响的差异表达基因共计60个。差异基因编码蛋白间的相互作用主要集中于 MXRA5、JAK1、CCNG1、FOS、MYH1、RHOQ、ZAK、ASB11、CCNI、KIF5B、DUSP1、MYL5、ASB15、PRKAA2与SLMAP 共计15个关键基因。其中,ZAK、DUSP1、FOS、JAK1、RHOQ和PRKAA2主要富集于MAPK、胰岛素与PI3K-Akt3条KEGG代谢通路,基因本体涉及骨骼肌响应刺激、细胞内信号转导、运动(神经元)活性、核苷酸及蛋白质结合等生物过程与分子功能。结论:ZAK、DUSP1、FOS、JAK1、RHOQ和PRKAA2可能是临床干预骨骼肌衰老的关键靶点,通过MAPK、胰岛素、PI3K-Akt甚至AMPK信号通路介导响应抗阻训练,调节下游靶蛋白功能表达,最终改善衰老骨骼肌表型。

  摘要:目的:基于加速追踪设计,对幼儿身体成分进行分析,了解幼儿身体成分纵向发育特征。方法:选取3.5、4.0、4.5、5.0岁幼儿共346人,使用生物电阻抗法以6个月为间隔对其身体成分进行3次追踪测试,采用多层线次身体测试数据拟合以得到幼儿身体成分的纵向发育规律。结果:体质量、身体质量指数、脂肪、瘦体质量和体内水含量均随年龄呈线性增长,每年体质量约增长2.71 kg、身体质量指数约增长0.25 kg/m2、脂肪增长0.46 kg、瘦体质量约增长2.24 kg、体内水含量增长1.61 kg( P <0.05)。身体成分含量与性别有关:3.5岁时,男童和女童体质量、身体质量指数无差异,但男童增长速率显著高于女童( P <0.05);女童脂肪含量高于男童( P <0.05),男童增长速率高于女童,但二者无显著差异( P >0.05);男童瘦体质量高于女童( P <0.05),二者发育速率无显著差异( P >0.05);体内水含量呈现男高女低的特点( P <0.05)。结论:幼儿身体成分各指标随年龄增长均呈线性增长的趋势,且出现性别差异。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