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新浪体育十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2/7 20:26:45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新浪体育频道的全称为新浪竞技风暴体育频道,其前身为成立于1996年的四通利方在线年改名为竞技风暴―中国第一个网络体育频道。十几年来,新浪体育频道以不断完善的图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以翔实的数据资料、时尚的社区服务和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为用户提供独特的体育资讯服务,成为全球华人获得体育资讯的首选网站,在流量、广告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方面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

  最初创办四通利方时,它就与体育新闻尤其是足球赛新闻密切相关。四通利方的第一位编辑,也就是新浪新闻的创始者陈彤,不仅对足球有浓厚兴趣和深刻领悟,而且很早就认识到互联网是一个很好的传播平台,特别适合传播体育赛事消息。当时四通利方体育沙龙版主的陈彤会在央视体育新闻播报之前,把甲A联赛结果以帖子的方式输入到论坛上。通过互联网球赛消息,四通利方在国内是第一个“吃螃蟹者”,不仅成就了一批至今仍然让老网民们难忘的网名和文章,也孕育了国内第一个网络体育频道。

  长期以来,新浪体育秉承“快速、全面、准确、客观、原创、互动”的频道运营理念,以向全球华人呈现精彩的体育内容,为网民搭建平等、便捷的互动平台为己任,致力于构建中国第一体育资讯网络门户。

  1996年,四通利方开通,其体育沙龙论坛是国内最早开办的体育论坛之一。1998年法国世界杯足球赛,新浪被法国官方指定为唯一的赛事报道中文站点。2000年7月,新浪成为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官方唯一互联网合作伙伴。2002年韩日世界杯,新浪成为中国国家队独家官方网站。2005年,新浪承建第48届世乒赛中文官方网站。2006年6月德国世界杯,在新浪创造的赛事报道模式花开天下、独家官方网站资格和视频资源争夺白热化的情况下,新浪利用丰富的报道经验,继续深化、精细化赛事报道,创下了中国单一体育赛事访问量的新纪录。2006年12月多哈亚运会,新浪体育不仅开创了视频播报新形式,同时在新闻、图片和网友留言数量等方面居于领先地位。同年,新浪成为CBA联赛官方合作网站。2007年8月,新浪成为中国内地英超赛事网络视频直播独家门户合作伙伴。

  2008年,新浪创新性地运用视频、WAP等平台报道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为网民呈献了一道奥运报道饕餮盛宴,一举创下北京奥运会报道全球最高中文流量。

  为了打造华人媒体中最强大的体育信息网络平台,新浪与《足球》、《体坛周报》、《中国体育报》、ESPN、法新社等国内外著名媒体、通讯社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拓展新浪体育报道平台的空间。在众多合作伙伴的协作支持下,新浪体育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高质量的、权威的体育新闻稿件、图片,强化公信力,吸引了更多的网民。

  新浪还与中国排球协会、中国足球协会等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拥有休斯敦火箭队、新泽西网队、国际米兰、切尔西等国外知名体育俱乐部的资源,与山东鲁能、大连实德等国内知名俱乐部进行合作。新浪体育充分利用相关资源丰富网站内容,为网友提供精彩纷呈的赛事新闻报道。

  新浪拥有的名人、明星资源更是星光璀璨。黄健翔、李承鹏、董路等最具人气的评论员纷纷在新浪体育频道开博,科比、易建联、米卢、郑智等国内外体育明星、奥运冠军、体坛名将也都将新浪博客作为个人首选或建立个人官网,吸引了上千万网友。

  新浪体育频道全称为新浪竞技风暴体育频道,前身是1996年成立的“利方在线年改为“竞技风暴”――中国第一个专业网络体育频道。随后,陆续与中国体育总局、中国足协、中国篮协及中国排协等官方机构建立网络合作伙伴关系,并从1998年起参与了世界杯足球赛、奥运会、欧洲杯足球赛等几乎所有重大体育赛事的报道工作。关注体育赛事和体育明星是新浪体育频道用户的共同特点。如今的新浪体育频道已经是国内最受体育爱好者青睐的全国性体育专业媒体之一。

  新浪网是做体育起家的,1998年法国世界杯是成功的起点。新浪网体育频道作为全球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中文网络体育频道,以视频图文等多媒体方式,快速、全面、准确、权威地报道国内外体育赛事新闻,并以详实的数据资料、时尚的社区服务和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为用户提供全面的体育资讯服务。

  新浪体育是中文互联网历史上第一个体育频道,八年来一直是全球华人获得体育资讯的首选网站,在流量、广告销售和市场占有率方面均遥遥领先。据AC NIELSON 2004年12月统计,新浪体育独立用户数近300万,频道日均流量超过4000万,达到同类频道第二名的3倍;市场占有率超过50%,社区访问人次超过同类频道第二名20倍。

  1997年,法国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期间,新浪网前身“利方在线” 首次在中国采用网上视频、音频技术直播比赛。网友老榕在“利方在线”体育沙龙发表的《大连金州没有眼泪》一贴在48小时之内被阅读了两万多次,成为迄今中国互联网最具影响力的帖子。

  1998年法国世界杯期间,“利方在线世界杯风暴”是最成功的法国世界杯中文网站,奇迹般地创造了每日300万的网站访问纪录,是当时中文站点的最高访问纪录,新华社曾就此发表新闻评述。

  2000年新浪网成为第27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唯一互联网合作伙伴。新浪悉尼奥运报道5秒钟金牌佳讯报国人的快速新闻理念成为中文互联网后来5年发展的追求目标。

  2002年新浪网成为中国足协正式授权的中国之队全球唯一世界杯互联网合作伙伴,并以足坛名宿贝利、贝肯鲍尔、梅诺蒂及李铁等诸多国脚专栏成功报道2002年韩日世界杯,创下了专题日流量1.4亿的网络访问记录。同年12月,新浪体育与NIKE合作,共同打造NIKE新浪体育俱乐部,该俱乐部目前注册用户300万,已成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体育社区,用户不仅可以获取最酷最炫的潮流资讯,更可在社区开展同城约战、NIKE团购等社区活动。

  去年雅典奥运会,新浪体育派出20人专业工作组前往雅典进行全方位报道,邀请到所有中国代表团金牌运动员作客新浪嘉宾聊天,新浪雅典奥运网站不仅访问量突破单日1.5亿的高峰,并且在视频等多媒体报道方面开创了奥运报道先河。今年,新浪体育开设了宽频体育节目服务,为用户提供中超联赛、CBA联赛、意甲、英超、欧洲冠军联赛等焦点赛事的视频节目,并借此进一步扩大领先优势。

  新浪网在体育内容建设方面有深厚的积淀。在体育频道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我们所有成员都不断受到鼓舞和激励,职业荣誉感在日常工作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频道内部的工作气氛浓厚而热烈,编辑在付出辛苦劳动的同时能够享受到这份工作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新浪体育不仅是广大用户的首选体育网站,也是体育媒体编辑记者的默认主页,更是众多体育明星与中文互联网网友交流的首选平台。先后有400多名世界著名体育明星作客新浪体育与网友交流,其中包括迈克尔・乔丹、李昌镐、罗纳尔迪尼奥、文斯・卡特、郝海东、孙继海、刘翔等大牌明星。

  除此之外新浪体育频道与国内众多著名业内人士都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黄健翔、董路、李承鹏、徐济成等著名体育记者或评论员都在新浪网开辟评论专栏。目前,创建于1996年的中文论坛――“体育沙龙”,每天帖子约5000多条,已成为最大规模的中文论坛。

  新浪体育频道也是世界知名企业投放广告的最佳平台,NIKE、佳能、中国移动、宝马、诺基亚、联想等均为新浪体育广告合作伙伴,通过包装新浪体育黄金栏目取得超越硬广告投放的最佳营销效果。

  今天的门户网站在内容制作上已经日趋精细,选稿、撰写及标题制作越来越具水准。我们的报道在确保大众化的同时,必须趋向专业化;对事件及赛事的报道即要使所有用户都能看懂,又要追求文笔、内涵和专业性。标题的可读性和吸引力要强,但又要避免夸张和断章取义。这些都是我们日常工作中不断追求的质量标准。当然,网络媒体的核心优势和特点也一定要保持,那就是速度,只有网络是24小时更新的。快速――准确――深度――独家,这是新浪体育报道的基本原则和方针。

  新浪体育频道――“竞技风暴”设有“滚动”、“图片”、“国内”、“国际”、“篮球”、“综合”和“”等17个常规栏目和“欧锦赛”、“奥运会”等为大小赛事不断增设的特别栏目。

  足球是第一大体育运动,反映在网站上,足球也无可争议地成为频道的重点, “竞技风暴”的“国内”、“国际”栏目主要提供足球方面的资讯报道。读者可以在这里了解到最新的比赛战况,阅读业内人士的精辟点评。篮球报道也是新浪体育的重头产品。

  “综合体育”栏目包含的项目很多,不但有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田径等传统受关注项目,还有冰雪、赛艇、拳击、武术散打、台球等专业群体项目。此外,新浪体育还设有F1和高尔夫等子频道,对高端人群体育项目保持着同等程度的关注和同样巨大的投入。

  由于门户网站独特的优势,新浪网汇集了一批文笔精湛的网友,在网站的“评论”栏目里,网友们对赛事或事件天马行空地任意点评,足以令读者拍案叫绝。

  微博参与体育新闻报道已成为趋势。微博上涌现出各类体育微博,推动了微博体育新闻报道的发展。“根据体育微博客不同类型的作者,目前体育微博已经形成了四大类别,它们分别是体育运动员微博、体育记者评论员微博、体育媒体官方微博、体育爱好者微博。”①

  “新浪网球V”作为细分化的微博,笔者将其归类于体育媒体官方微博,截止于2013年2月23日14点,它的微博粉丝数量达到156412。在2013年澳网正赛期间(2月14日至2月27日),“新浪网球V”一共853条微博。这些以原创为主的微博,引发大批网友的转发和评论。转发最多的微博转发次数超过9000次,显示了微博体育报道的巨大潜力。

  网络的及时传播赋予了“新浪网球V”在时效性上的优势。对赛事结果,“新浪网球V”追求微博与赛事的零时差。报道赛事过程时,往往是比赛每进行两局,发一次比分,避免信息过于密集造成粉丝的阅读疲劳。

  微博配图在赛事报道中被大量采用。赛事进行时,一般配交战双方选手的照片。以2月17日为例,“新浪网球V”了53条微博,未配图的微博只有10条。这一方面扩大了微博信息量,吸引注意力,另一方面澳网进行的第一周,赛事较为密集,同一时间段内,可能进行多场比赛。单纯的文字报道,会显得混乱。粉丝不容易分清前后的微博的关系,配图使得文字报道的主题突出,用户根据图片,可以了解赛事的参赛选手。

  细致及时的赛事过程播报是传递信息的基本,而特色化的语言表达则是适应互联网特性,吸引粉丝关注的亮点之一。

  微博者常常自称“小编”,表情图片经常运用在微博中。微博报道出现了大量“求图求真相啊!”,“最右不厚道”“求送求秒杀”等网络流行语。

  1月26日,中国选手李娜澳网决赛失利。“新浪网球V”做出评论——想起了娜姐的那句话:当你笑的时候,所有人都陪着你笑,当你哭的时候,你只能独自落泪。微博还配上李娜在黑暗中噙泪的gif动态图片。图文并茂,迅速引发网民转发评论。截至2013年1月28日晚上6点,转发数量达到9598次,成为澳网期间“新浪网球V”原创微博被转发次数最多的一条。

  网球是全球商业化程度最高的竞技运动之一。在消费时代,网球选手的个人魅力吸引着众多粉丝。“新浪网球V”很好地抓住网球运动特点,迎合了粉丝的心理需求。

  在内容上,“新浪网球V”给予了李娜、莎拉波娃、德约科维奇、费德勒等粉丝数量较多的选手更多的关注。为拉近与粉丝间距离,用粉丝给选手起的外号称呼运动员,如用奶牛替代费德勒,称德约科维奇为闹闹。同时,微博会挖掘选手的比赛花絮,个人私事,以满足粉丝的好奇心。选手的感情生活,运动员的会表现,都成为澳网期间微博关注内容。

  在形式上,“新浪网球V”充分发挥了互联网技术优势,将精彩视频(如比赛片段,网球明星获胜瞬间),趣味图片(如运动员的搞怪表情)整合到微博中来,增强了微博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大大提升了微博用户的阅读兴趣。

  “新浪网球V”经常有竞猜比赛结果的微博,首先猜对比赛结果的选手会获得事先微博中声明的竞猜奖品。这种有奖性质,也带有营销性质的微博对用户参与微博活动起到激励作用。澳网期间,“新浪网球V”在微博竞猜中引入全新模式:粉丝团PK大赛。即对比赛结果的竞猜不以个人而是以微博上影响力较大的网球明星粉丝团的官方微博为单位。粉丝团如“德约科维奇球迷俱乐部迷俱乐部V”派出微博粉丝代表粉丝团参赛。这种竞猜模式,涉及的用户更多,很好的整合了各粉丝团原有的传播影响力。

  体育赛事具有突发性,与传统媒体相比,微博在发起话题讨论,应对突发性新闻事件更为便捷迅速。发起的话题有两种:一种是微博者退出,让微博关注者讨论的常规话题。另一种是微博者对话题已经定性,微博关注者围观的线日,针对选手托米奇在媒体面前声称可以击败世界排名第二费德勒事件,“新浪网球V”的微博是“新浪网球今晚和明早的互动话题是:黑马费德勒能击败连世界第一都不能阻挡的托米奇天王吗?”反讽手法已然对话题定了性。

  这种鼓励参与的手段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首先,微博竞猜带来的刺激感,话题的趣味性使微博变得更加生动。的微博不仅限于赛事过程报道,扩展了传播内容。其次,竞猜与话题讨论,带来的是大范围的讨论互动。活动的互动,增强了粉丝与微博的黏性,有利于培养忠诚的微博粉丝。最后,在微博平台上,“信息的扩散不再是一对一的传递或一对多的广播而成为一乘以多再乘以多的链式反应。这种即时快速膨胀的信息传播,具有难以比拟的扩散优势。”②此类微博更容易带来的轰动效应,能够扩大影响力,提升微博的关注度。

  微博与粉丝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作为信息者的微博,“新浪网球V”向粉丝提供信息,是点对面的传播。由于互联网双向传播特点,也接受来自粉丝的反馈。

  作为交流平台的微博,“新浪网球V”是细分化的体育微博客,为网球爱好者间的交流搭建了虚拟空间。由于“新浪网球V”采用每过两局播报一次的方式,在两局的间隙,部分网民利用微博的评论功能,自愿的充当了比赛的播报员角色。微博的转发和评论功能,让网民相互间交流,找到有共同兴趣的网友变得更加便捷。作为平台的微博,更像一个虚拟的信息集市,网友在自发的、喧哗的评论中互相交流,寻求认同与归属感。

  140字的微博决定了微博内容的小而精,也带来了信息量偏少等缺陷。微博字数限制导致了体育报道重结果轻内容,挖细节不全面的问题。在微博中加入网页链接,微博既可以成为体育报道的精简版,受众通过微博了解大致情况,点开链接阅读更详细的体育报道,也可以成为进入新浪网的入口。微博与门户网站间的互动,有利于提高网络媒体的关注度和点击率。

  微博在页面上的呈现是按时间的顺序排列的。的微博呈现到关注“新浪网球V”的粉丝页面前排的时间很短,很快便会淹没在海量微博中。这容易造成了一些重要的信息传播效果不理想。此外,各条微博的的新闻价值大小不一,由于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微博字数限定在140字以内,新闻重要性在微博平台上难以表现。

  微博上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者。无数的微博自愿参与到体育赛事过程及赛事结果的报道中。这种不需要专业化评论和技术判断的体育报道门槛低、易操作,使得相同信息的微博重复率高。信息的重复与竞争造成了“新浪网球V”微博的信息贬值。

  “微博报道体育赛事往往满足于体育新闻播报的即时和丰富,却忘记了体育新闻的整合和挖掘,缺乏深度报道。”③与传统的体育报道相比,微博报道更为快速,的时间差小。但字数限制使得报道在全面详实上大打折扣。被视为弥补微博字数限制,有利于提升微博深度的长微博,并未被“新浪网球V”广泛使用。另外,报道的过分娱乐化,消解了对赛事本身的关注度。

  缺乏深度,也就表示其自愿放弃了塑造更高公信力的机会。在涉及深度报道,深度评论时,“新浪网球V”利用转发功能分享来自体育记者、传统媒体的微博,或者在微博中直接引用别人的观点。如1月26日,“新浪网球V”引用《华商报》评论《同是受伤,为何李娜刘翔遭遇不同》。对于李娜受伤事件,微博客们从不同角度分析表达各自观点。而“新浪网球V”并没有原创的评析文章。在信息重复率高的微博生态中,“内容为王”的重要性并没有被削弱,从长远看,缺乏深度,依赖于他人观点,不利于自身特色的塑造,自身威信的培养。

  微博参与到体育报道的竞争中,更多的体现了互联网的整合能力。文字与图片、视频的整合,自身观点与他者报道的整合,用户间海量评论的整合。技术上、内容上的有效便捷的整合,赋予了微博报道的特性。整合带来的负面效应是微博角色定位的模糊。“新浪网球V”既是赛事信息的者,客观准确,也是娱乐信息的挖掘者,生动煽情。在高人气选手取得胜利时,可以像明星的粉丝一样,情绪化表达赛事信息。在重大体育事件发生时,又可以通过转发高质量的评论,塑造冷静客观的微博形象。

  这种互相矛盾,多重身份的微博表达,显示了“新浪网球V”定位的模糊。长期的体育报道经验,使得传统媒体在报道新闻时,强调自身立场与报道风格。反观微博,在体育报道(方面)刚刚起步,报道风格和内容较为混乱,立场不够鲜明。

  ①孙媛、李玉迪,《新浪体育微博客现状研究与分析》[J].《现代营销》,2013(1)

  ②③阙哲屹,《微博体育赛事报道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新闻世界》,2011(12)

  1、查询流浪未成年人的真实信息遭遇多重困难。在工作中发现未成年人流浪的主要原因在于家庭,有的因为父母离异,双方不肯抚养子女或遭继父母虐待;有的因为父母双方或一方死亡,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有的因为家庭贫困,被迫辍学外出打工等等。这些流浪成性少年从小得不到家庭的温暖,缺少关爱,性格悲观、冷漠、孤僻。在接受救助后,他们不愿重返家庭,往往编造虚假姓名或隐匿真实情况。在一些流浪未成年人身上还发现骗取救助、重复救助的现象。流浪未成年人中有一类特殊人员——痴、呆、傻未成年人,他们被遗弃在城市的中心地带和主要街道。面对痴、呆、傻未成年人,工作人员无法与他们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很难查明他们的个人信息和家庭情况,只能将其滞留在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长期供养。因此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返乡工作很难迅速开展,不得不抽出相当的资金、设施和人员继续施以救助,给开展新的救助工作增加了包袱。

  2、法律对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监护责任界定不明。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不仅仅是一个家庭内部或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之间的事务,它是未成年人成长、成才的保证,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国家的未来。监护是基于亲权的补充而衍生出来的,监护并不强制要求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当家庭对未成年人疏于监护时,国家将通过公权力介入其中,必要时亲自履行监护职责。《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3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门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救助场所,对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未成年人实施救助,承担临时监护责任。但这种监护在性质上究竟是属于委托监护还是法定监护,现行法律没有界定。法律也没有明确规定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对流浪未成年人承担临时监护责任的具体内容。这在现实中不免引发一些争议。救助保护中心能否流浪未成年人从事一切民事活动?若当流浪未成年人在受助期间发生诉讼案件时,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是否必须其参与诉讼?若败诉,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是否必须垫付赔偿金?法律的空白使救助保护中心在开展工作时顾虑重重。

  3、简单化的救助方式难以满足流浪未成年人成长进步的不同需求。在实际工作中,多数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主要依照《救助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给流浪未成年人提供相应的服务,如住所、食物、医疗,以生活救助、物质救助为主。救助保护中心对受助流浪未成年人开展的非正规教育内容也往往是一刀切,忽视了未成年人年龄的阶段性特征,极大地限制了救助工作的深入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流浪未成年人通常是指年龄在18周岁以下,离开家庭或监护人,流落于社会超过24小时,造成基本生存条件失去可靠保障而陷于困境的少年未成年人,其中包括一些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这一群体的认知结构、辨认能力和生活经历存在较大的差别,这就需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设置不同的课程,开展针对性教育。简单化的救助方式无法满足受助流浪未成年人成长进步的不同需求,无法引导流浪未成年人自身需求层次的发展与提升,不利于帮助流浪未成年人找到彻底摆脱流浪乞讨的生活方式。

  4、与岗位职责匹配的专业人才资源不足。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是新设立的机构,在全国的数量也只有130个左右,对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管理可以说是一项新的工作,工作理念与具体实践不同于收容遣送时期,但一些老员工思想停留于收容遣送时期,仍按原有工作方式行事,缺乏对救助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与深造,对流浪未成年人尤其是痴、呆、傻未成年人有厌恶、嫌弃情绪。在部分地区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与岗位职责匹配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学专业、法律专业、心理专业、网络信息专业等人才资源不足。救助保护中心的长效学习机制和科学的岗位考核机制有待建立和完善。

  对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需要将满腔的热情、专业的知识和创新的态度相结合,逐步解决救助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升救助服务的水平,实现流浪未成年人顺利回归家庭、回归学校、回归主流社会的终极目标。

  1、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手段查询流浪未成年人信息。目前,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网络运行良好,各地救助保护中心要充分利用这个信息系统查询流浪未成年人信息资料,相互交流工作经验,协调安排各中心的护送工作,提高有效救助率,形成上下贯通、相互配合的工作平台。同时应尽快引进指纹识别系统,改变单纯依靠流浪未成年人提供信息的被动状态,扭转重复救助、骗取救助的现象。对于一些疑难情形,特别是痴、呆、傻人员,各地救助保护中心可以通过与电视台、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体合作,开辟寻人启事专栏,扩充信息收集渠道,帮助流浪未成年人尽快返乡。

  2、完善有关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的法律法规。尽管国家加大了有关未成年人工作的立法力度,但相关法律法规仍有原则、抽象之嫌,可操作性不强。应在立法上细化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工作方式,肯定救助保护中心对受助流浪未成年人享有一定的管制权,规范其临时监护权的行使方式,界定监护职责的范围,既合理保护流浪未成年人的正当权益,又免予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背负沉重的法律义务。各地方政府和民政部门要对当前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予以研究,结合地方实际制定一些配套政策;同时牵头公安、卫生、财政、交通、司法、城管、教育、妇联等部门参与制定联合办法以明确各部门的权责,规范具体的合作程序和协作方式;并出台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救助工作的具体文件,引导社会慈善团体募集资金对流浪未成年人开展形式多样的救助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对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和《xxx关于厉行节约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通知》(xxx办发电〔2020〕xx号)要求,全面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在全县教育体育系统树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新风尚,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关于坚决制止餐饮浪费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倡行文明用餐社会风尚,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传统美德,把制止餐饮浪费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充分认识节约粮食、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自觉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动在全县教育体育系统形成勤俭节约、健康饮食的“舌尖”文明新风尚和“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良好氛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问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近日又对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提出明确要求。全县教育体育系统要切实提高制止餐饮浪费的政治自觉,深入学习贯彻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把反对餐饮浪费、节约粮食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要充分认识作为一个14亿人口大国特别是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将我们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绷紧节约粮食这根弦、确保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让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从日常做起、从点滴做起,珍惜每一餐饭,节约每一粒粮,争做抵制浪费、爱粮节粮的践行者,健康餐饮、文明生活的倡导者,传承美德、弘扬新风的推动者。

  杜绝“舌尖上的浪费”事关国运民生和长治久安,要切实加强师生教育和学校食堂管理,把落实餐饮节约的各项措施贯穿食堂管理的各个环节。教育师生带头践行文明、健康、绿色、节约的生活方式,自觉践行“光盘行动”和落实“文明餐桌”行动,防止“舌尖上的浪费”,不剩饭、不剩菜,养成健康用餐、文明用餐好习惯,以自身的示范行动带动更多人形成节俭节约的新风尚,让“文明用餐”“文明餐桌”“光盘行动”成为广大干部职工和全体师生的一种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教育体育局营养餐管理办公室,由张红伟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张国金、张勇为办公室成员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1.全县教育体育系统要严格按照中央、省州县厉行节约及公务接待相关规定,切实加强国内公务接待、会议、培训等公务活动用餐管理。公务活动用餐应按照有利公务、务实节俭、严格标准、简化礼仪、高效透明、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原则及快捷、健康、节约的要求,积极推行简餐,以家常菜为主。根据用餐人数,合理确定用餐形式,提倡实行自助餐。不得提供高档菜肴和用野生保护动植物制作的菜肴,县内公务接待一律不上酒,不提供香烟,不得使用私人会所、高消费餐饮场所,严禁以会议、培训等名义组织宴请或大吃大喝。严格控制陪餐人数。

  2.全县教育体育系统要严格执行国家、省州县公务活动用餐财务管理相关制度,合理编制经费预算,公务活动用餐开支应当严格执行公务接待用餐标准、差旅、会议、培训管理相关标准。公务活动用餐费支付应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公务卡管理有关规定,采用公务卡或银行转账方式结算。严禁设立“小金库”,严禁局机关向学校、个人转嫁公务活动用餐费用。禁止在非税收入中坐支公务接待费用。公务接待活动要加强审批管理,控制经费总额,严禁扩大接待范围、增加接待项目,注重实际效益,杜绝奢侈浪费。

  1.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应切实抓好食堂节约用餐工作,按照健康、从简原则提供饮食,合理搭配菜品,注重膳食平衡。鼓励具备条件的学校实行自助用餐。建立食堂用餐人员登记制度,实施动态管理,做到按用餐人数采购、做餐、配餐。要在就餐区域明显位置张贴宣传标语或宣传画、摆放提示牌,提醒适量取餐。安排专人负责食堂巡视检查,对浪费行为给予批评教育。

  2.研究建立学校食堂反对餐饮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制度,对存在严重浪费行为的进行通报,限期整改。指导推动学校加快建立健全食堂节约用餐制度,鼓励学校与内部食堂签订节约食品责任书。

  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情况纳入师德评价体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师生评奖评优的重要参考内容。

  建立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监督员志愿者队伍,强化对食品浪费现象的监督。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要积极主动发挥家长委员会的监督作用,通过召开家长会、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引导家长带头规范自己的行为,履行监护人责任,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联动监督机制。

  1.加强爱惜粮食教育和宣传,在学生中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把珍惜粮食、杜绝浪费作为全县学校当前和今后德育教育的重点,向全县师生发出倡议书,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培养学生勤俭节约品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各学校要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电子屏、公告栏、黑板报、橱窗等多种途径开展节粮教育宣传,在食堂张贴温馨提示语,以及发放倡议书等活动,营造珍惜粮食、杜绝浪费浓厚氛围,从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等小事做起,引导学生从小形成节约粮食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意识。

  2.开展主题教育,培养勤俭节约习惯。在学校和幼儿园开展“光盘行动”和“文明餐桌”行动,教育学生珍惜每一餐饭、节约每一粒粮,形成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浓厚氛围。通过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特别是开展劳动体验教育,让学生深刻体验劳动艰辛和食物来之不易。利用每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制作爱粮节粮宣传资料,做好“节约一粒粮”宣传。开展“节约型学校”建设,组织反对餐饮浪费的志愿行动和宣传活动。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如:手抄报、征文等),增强爱惜粮食的自觉性。

  1.认真学关于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认真学习省、州、县有关工作部署,结合教育实际,制订工作方案。

  1.各学校通过教职工大会、党支部大会、班会、团队会等形式,深入学习宣传关于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重大意义,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师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结合实际抓紧制订具体方案并抓好落实,从根本上解决学校存在的浪费问题,使学校成为全社会节俭的榜样。

  3.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组织学生到劳动教育基地等参观学习、体验劳动等多种形式,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专题教育活动。

  4.加强学校食堂管理,完善相关制度,把落实餐饮节约的各项措施贯穿食堂管理的各个环节。

  1.各学校开展自查自纠工作。高标准严要求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精神,通过出台相关制度、开展“光盘行动”等措施,大力整治浪费之风,使“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

  2.组织开展互查、抽查、联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对问题突出的学校提出通报批评。

  及时总结和推广先进工作经验和成果,树立典型,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在学校开展评选节约标兵、节约卫士等,树立先进典型,形成珍惜粮食、反对浪费的新风尚。

  要以爱惜粮食教育为切入点,加强宣传教育,把珍惜粮食、反对浪费作为学校德育教育重点。

  要通过师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亮点,加大向社会宣传。

  珍惜粮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各学校要创新教育方法,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品德和习惯,上好俭以养德的人生必修课,传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共同推动文明校园建设。

  各学校工作实施的经验和成果,以汇报形式纸质版加盖公章与电子版一并于2020年12月11日前报教育体育局营养餐管理办公室。

  为坚持厉行节约,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认真落实关于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的重要指示,X市场监督管理局履职尽责,加强宣传,努力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氛围。

  坚定不移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精神,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把制止餐饮浪费与市场监管部门日常监督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加强对餐饮单位倡导节俭行为的监督,强化对餐饮消费者的宣传引导,积极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社会氛围。

  符合量化分级评定要求的389家,量化分级率100%;评定为A级的39家,A级比例10.02%;评定为B级的213家,B级比例55%,评定为C级的137家,C级比例35.2%。

  以“文明城市创建”“卫生城市创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工作为契机,积极推广将“五化”管理模式,不断打造先进管理模式餐饮单位,现已培养先进管理模式(4D)餐饮单位5家,“五化”管理模式示范街1条。

  陆续开展重点领域、重点时段食品安全隐患整治工作,陆续开展了元旦、春节、“五一”、10桌以上集体用餐单位、养老机构食堂、隔离点食堂、职工食堂等重点时段、重点领域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626人次,检查餐饮单位1968家次,发放《XX文明餐桌行动倡议书》1000余份,制作《文明餐桌桌签》200余个;

  举办大中型餐饮单位食品安全集中约谈2次,参加人员达300人次;举办大中型餐饮单位“禁止浪费

  光盘行动”推进会1次,参加人员达50人次;开展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食品安全培训暨禁止餐饮浪费培训1次,约谈3次。督促餐饮服务经营者认真落实社会责任,建立消费提醒、提示制度,在醒目位置张贴节约标识、贯彻节约用餐、文明用餐标准。引导和鼓励餐饮服务经营者发展可选套餐,提供小份菜、半份菜。

  近年来,通过文明用餐引导、倡导‘光盘行动’等举措,消费者文明用餐意识有所提高,但餐桌上的浪费依然存在。通过结合日常检查及走访调查主要存在以下原因。

  消费者请客的时候,生怕菜点少了显得自己不够客气和热情,于是请客时不顾实际地多点菜,加剧了餐饮业的浪费现象。

  现在老百姓钱袋子鼓了,但节约意识没并有随收入增长而提高,没有形成良好的餐饮消费理念。

  餐饮浪费教育引导不够,餐厅缺乏对顾客浪费行为的有效约束手段,只能靠顾客自觉,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不仅仅需要餐饮单位努力,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督促餐饮服务经营者认真做好制止浪费的细化工作,建立消费提醒、提示制度,在醒目位置张贴节约标识、贯彻节约用餐、文明用餐标准。

  积极引导和鼓励餐饮服务经营者发展特色餐饮、快餐、早餐、团餐、送餐等大众化餐饮,提供标准化菜品,方便消费者自主调味,发展可选套餐,提供小份菜、半份菜。

  倡导餐饮单位特别是学校食堂积极推行师生不多点、食堂不多打、厨房不多做的良好餐饮行为,力求吃光喝尽不剩饭。

  积极倡导文明点餐,鼓励顾客把没吃完的剩菜打包带走,免费提供餐盒或食品袋。并对节约用餐的顾客进行鼓励性价格优惠或发放优惠券。

  针对婚宴、生日宴、年夜饭等集中用餐消费相互攀比、浪费严重的现象,提倡勤俭办席,节约用餐。

  鼓励美团、饿了么等订餐平台规范商户订餐设置,合理设置菜品及菜量,为消费者按需配餐、按量点餐提供便利,引导消费者节约点餐、杜绝浪费。

  督促餐饮行业协会加大对餐饮浪费行为的规范,完善烹饪量化标准,以标准引领节约消费观念的转变。制定制止餐饮浪费的行业公约,开展餐饮行业制止餐饮浪费承诺活动。

  加大对餐饮单位的抽查检查力度,督促餐饮单位厉行节约,对餐饮浪费严重的餐饮单位要进行批评教育、约谈处理等。

  近年来,内地陆续出现以成人为主,控制少数民族流浪儿童实施偷窃的新疆籍犯罪团伙,他们频繁流窜在内地各个城市之间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其偷盗行为扰乱了当地的社会治安和人民生活,因其个体行为形成的社会记忆使得许多内

  地人对新疆特别是维吾尔族认知有了偏见与误解,有的地方甚至流传“出租车拒载新疆人不算拒载”的说法。原有的热情好客,风景绮丽的新疆开始变成“小偷多”,“悍匪多”,“吸毒多”,“麻烦多”的代名词,这让很多老实本份在内地做生意的新疆人感到极为的委屈与不满,很多在新疆生活的群众(不论民族)到内地出差或经商都遇到过这样或那样的歧视与排斥。基于此,对新疆籍流浪儿童问题绝对不能采取放任不管或不作为的态度,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对新疆籍流浪儿童特殊性的重视和全社会舆论的正确认识,根本的解决方案是在源头上控制与杜绝;对潜在的外出流浪儿童,要提早从国家、社区、学校、家庭方面预防;对已在外流浪有违法活动的儿童辅以救助教育与行为矫治。

  新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影响区内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南疆集中了新疆绝大部分贫困人口,新疆35个贫困县中南疆就占23个。一些被生活所迫的家长也由于可见的利益,默许、纵容儿童出走行窃。由此而产生的恶性循环,其根源在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家庭的完整是保护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但是现实中南疆维吾尔族社会却存在着高离婚率的问题,家庭的破坏,家失去了保护伞的功效,子女变成父母都不愿承担责任的包袱,你推我搡成为儿童离开家庭走向社会的外力。学校和老师对学习差的学生缺乏关心,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严重。

  这些流浪儿童基本上都是被背后的犯罪团伙所控制的。这些犯罪团伙一般组织严密,规章齐全,分工明确。老板每天为小孩规定一定数额的偷盗任务,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完不成任务就会受到鞭笞、烟烫、刀割等残忍的惩罚。这些孩子白天在街上行窃,晚上回来有个流动食堂,由专门雇来的大师傅做饭,在内地少数民族吃清真饭不容易找到饭馆,贼头就用吃饭控制小孩。若有哪个孩子要逃跑,就马上杀鸡给猴看,把脚筋挑掉。据新疆公安厅的同志介绍:“孩子偷抢都有大人在背后指使,孩子真正在内地生存很困难,这些孩子多数是被拐骗出来的,以卖羊肉串、烤包子、葡萄干的名义,进行偷包等轻微犯罪活动……成年人3~5人,操纵10个8个孩子,成年人操纵的团伙给每个小孩下任务,完成任务,给点钱花,完不成就挨打,有时用电线吊起来打。”

  对于新疆籍流浪儿童问题,本人认为应从国家、社区、家庭、学校多角度,多层面着手,四位一体、联动控制,各司其责,各尽职能,积极寻求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最有效方式。

  流浪儿童普遍来源于经济欠发达的南疆偏远农村地区,家庭的贫困生活使他们过早的走向了社会,这也成为了儿童流浪最根本、最深层的因素。帮助贫困地区的农民和贫困家庭脱贫致富是国家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对于有成长需要的儿童,给与特殊的物质支持与教育条件,防止儿童因贫困外出流浪。

  目前我国虽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来保障少年儿童各项权益,事实上,杯水车薪的状态仍难以解决少年儿童立法体系上的粗疏、零散、不严密的问题,完善少年儿童法律体系,关注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成为我国少年儿童监护制度的法律体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事实表明,我国现有的少年儿童监护制度的不足,没有形成国家对儿童直接监护负责的关系,应及时调整转变以家庭自治、司法消极干预的低水平少年儿童监护体制,对不履行或没有正确履行监护责任的家庭国家有权依据法律条例作出相应的处罚或干预措施,帮助处于困境中的少年儿童,确保其享有的健康成长的权益。

  针对新疆籍流浪儿童被劫持、被诱拐者居多的特殊性,公安机关应加大对诱骗、拐卖、胁迫、租用儿童的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本着“打早打小”、“露头就打”的原则,加强对流出地犯罪分子的控制和打击,将“打拐”斗争坚定不移的深入下去,全面清除扫荡拐卖儿童的“隐形市场”。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部门在工作中重点检查携带儿童的成人的身份证及公安机关出具的有效身份证明,拒载不明身份儿童外出,从源头上堵住外流通道。除此之外,新疆警方要与内地公安部门联动配合,不定期的对活跃在内地各大城市的新疆饮食娱乐场所进行全面检查、清理与整顿,压缩这些犯罪分子的活动空间。

  1、加强对农村婚姻和家庭生活的指导与管理,为少年儿童营造和谐温暖的原生家庭生活环境

  建议针对南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域性特点,发挥宗教的正确引导作用,利用宗教的凝聚力,以社区为单位,不定期的组织各种法律知识、家庭教育知识的培训,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聘请教育专家开展家教知识讲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亲子观、育人观,提供科学的教子指导,通过集中学习创建家长问相互交流教育经验的平台,提高家长素质。

  对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的,或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及时干预,对问题家庭进行筛查,建立问题家庭档案,采用跟踪调查,邻里走访、家庭访问等方式,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了解问题家庭抚养监护儿童的情况,及时对问题家庭的监护人的监护行为进行监督,建立重点监控系统,减少因家庭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不当而造成的儿童流浪。

  采用“类家庭”方式,对家庭离异、无人照顾的儿童由专门的人员集中安排住宿,监护,不让儿童因为家庭破坏而流落街头,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矛盾。

  针对新疆籍流浪儿童多为少数民族的特点,应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少数民族中小学中,通过改进学校教育内容,开展社会教育等方法,让在校的学生认识到社会和了解社会,教育学生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偷盗行为、金钱第一等思想,提高儿童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

  学校中的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发展,不体罚、不侮辱、不劝退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不以学习成绩来评判学生的优与劣,公平对待、爱护每一个学生,对因教育管理方法不当造成学生流浪的学校领导或教师,给与待岗或其他方式的责罚,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

  对已辍学在家的儿童,学校应通过追踪访谈方式了解学生辍学的原因,建立辍学报告制度,采取各种扶贫帮困和奖励措施,确保适龄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把严格控制中小学辍学问题做为防止儿童流浪的重要内容来抓,列入学校考核目标,签订责任书,不让一个学生从学校中流失。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儿童成长生活的第一环境,古语道:“子不教父之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父母应抓好这阶段的家庭教育。

  父母应从人格平等的原则出发,创建新型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民主、平等的和谐家庭关系。减少因随意殴打、任意谩骂导致儿童流浪的现象。

  一个人最初的教育场所是我们赖以生活的家庭,父母是儿童的首任教师,父母自身的思想、品德、性格、甚至是生活习惯都对儿童的成长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合格的家长,应注重教育的方法与技巧,得当与否直接关系着儿童成长发育质量。

  预防、控制新疆籍儿童流浪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但是这些工作又具有强烈的紧迫性。流浪儿童群体在扩大,犯罪群体也在扩大,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今天的流浪儿童如果得不到有效的预防、控制,就有可能成为明天的犯罪分子。对整个社会而言,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和社会运营成本,不安全因素也会随之增加,在这样紧急迫切的前提下,预防显得更加重要,毕竟“先污染、后治理”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1]李晓霞.新疆流浪儿童问题调查一兼论个体行为对族群形象及地区形象的影响[J].西北民族研究,2004,(1)

  流浪儿童作为当今社会的特殊,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流浪儿童的实践研究日趋增加,特别对于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如何通过各方力量救助和保护流浪儿童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内容研究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流浪儿童救助参与主体的问题;流浪儿童救助内容及成效问题;对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当前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主要是由政府包办、社会参与程度低,但社会组织参与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成功案例仍然值得学习参考。另外,各地官办救助机构在救助实践中也发展出了特点各异的多元合作救助形式。由此,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参与主体应该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多方合作的复合式主体,但三个主题在救助保护领域中的参与程度、实施情况上存在差异。

  我国官办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起步较晚。1995年公布的《关于转发〈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提出了“可在流浪儿童较多的城市试办流浪儿童保护教育中心”的内容,随后民政部在全国收容遣送站内首批设立福州、金华、岳阳、宝鸡、贵阳、郑州、吉林、南宁、合肥、牡丹江10个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由此开启来了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事业。2003年,通过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废除了先前的收容遣送制度,自愿救助制度由此确立,这也是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重要转折。2006年,民政部印发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基本规范》和《关于加强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的意见》,为我国官办救助保护机构工作提供了细则化的规定,并对各级政府部门提出了明确的职责分工,推动了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事业的规范化、人性化。由此,形成了以政府主导为主,由民政部门负责,以及当地公安、市容等部门的配合,在官办救助管理站或者救助保护中心等专门的救助机构内完成对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是一种应急性临时救助为核心的集体养护模式。

  官办救助机构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担当主要责任,并在国家力量支持下得以迅速发展。2011年,当时的民政部窦玉沛副部长指出,“十一五”期间,国家建立了310所流浪儿童救助中心,而在“十二五”期间,民政部将在一些人口大县和一些流浪儿童比较集中的地方,再建设一批流浪儿童救助中心,同时对现有的救助机构要完善其行为矫正、文化培训、心理疏导和技能教育等方面的功能。

  笔者对近10年来国家出台的有关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各项政策意见进行整理中发现,在当前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对社会参与的“引导培育”是国家的重要任务,同时实现官办救助机构与社会参与的“优势互补”则是重要目标。在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指出了“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基本要求。随后,在2012年《民政部关于促进社会力量参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社会力量参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是创新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体制的重要举措,是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是帮助流浪乞讨人员摆脱困境的重要力量”,明确了社会力量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的重要地位。

  但是,在目前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实践中,社会组织的参与度低、服务开展困难的现状仍不容忽视。虽然国家政策意见提出了引导培育民间力量和社会组织,使其参与流浪儿童救助工作的基本原则,但却没有明确民间力量、社会组织的参与方式、内容和机制,也未提出政府与民间力量、社会组织建立的具体合作关系和政策框架。正是由于民间力量、社会组织的参与缺乏政策制度的足够支撑,社会组织的“黑户”身份、资金来源不足、服务水平低、工作人员素质差等困境成为当前发展的障碍。

  尽管存在诸多困难,但是也不乏成功的范例。例如,云南昆明家馨社区儿童救助服务中心的发展经验。该机构于2004年由云南省民政厅与世界宣明会合作支持下成立,是当地民间社会救助机构,主要为6至18岁流浪儿童提供“回归家庭——就业——重返校园”的综合服务。2009全年共资助42名流浪儿童到正规学校上课,资助153人次儿童到医院就诊,协助13名流浪儿童返回家庭,转介工作及职前培训13名儿童(数据来源于家馨社区儿童救助服务中心2009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2013年刚刚的《民政部关于开展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了“明确相关部门、基层组织、社会组织、专业机构、各类志愿者的工作职责和协作程序,建立完善监测、预防、报告、转介、处置等保护体系,形成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机制”的工作要求,这标志着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多元合作方式在国家相关政策上得以确定和鼓励。

  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实践中,部分地方救助机构总结发展出了各具特点的多方合作方式。以重庆为例的官办机构与高校合作的形式,重庆救助站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与重庆师范大学合作启动的“救助社会工作”项目,在中心设立社会工作工作岗,引进高校教师参与督导、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参与服务的基本形式,笔者也作为服务提供者通过参与式观察、工作记录、问卷、服务对象感受表达、访谈服务对象及机构工作人员等方式对了解中心的救助现状。

  根据《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基本规范》要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内容包含:以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基本服务、对残障身心障碍等流浪儿童的特殊服务、教育、培训、就业服务、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治服务、其他服务五项内容。但受资金匮乏、专业人才不足、对救助机构的激励不足等多方面条件制约,多数地方流浪儿童救助机构的工作内容仅限于生活保障和安全保障,在对儿童的教育上则无章可循。

  笔者基于文献回顾发现,在对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模式探讨中,基于当前官办流浪儿童救助机构的文献占其中的大部分。同时,依据学者们总结归纳出了不同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模式,笔者在此重点介绍以重庆、郑州、秦皇岛、广东四地救助机构为例的救助保护模式。

  自2011年重庆救助站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与重庆师范大学合作启动的“救助社会工作”项目启动以来,直至2013年以官办机构与高校合作为形式的“重庆模式”,在流浪儿童教育上日趋完善,同时社会工作新理论新视角的运用,也使受助儿童得到更好的服务。“重庆模式”立足于集体养护的机构背景,探索以优势视角理论的指导下,实现传统流浪儿童的教育视角转换——由“问题为本”转向“优势为本”,将生命教育作为介入手段,以挖掘流浪儿童的抗逆力为目标,以引进专业高校教师做服务督导、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以实习身份担任机构社工的基本形式。

  “郑州模式”是以家庭、社区为基础、综合性和连续为特征的流浪儿童保护体系。2006年以来,“郑州模式”不仅在儿童保护服务体系建设上日趋完善成熟,更上一层楼,而且郑州模式已成为中国儿童福利理论创新与儿童服务政策框架设计的典范。郑州市救助管理站,以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为依托,以“全天候街头救助点”为纽带、以“类家庭”和“家庭寄养”为途径,以“技能培训”为手段,以“跟踪回访”为巩固的,注重调研为基础,与高校社工师生合作为专业支持,参与社区预防为辅助。并针对流浪儿童群体救助保护、教育、行为矫正的独特工作方法,明确提出“有教无类”教育原则,有的放矢、共性、个性化、共性与个性结合教育方案。

  通过多种途径打造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新模式,并主要通过:(1)建立全天候开放式的“流浪儿童之家”,以志愿者为主,为流浪儿童进入救助站打造过渡平台;(2)通过基线调查,对本市儿童从源头上控制其外出流浪;(3)营造保护儿童社会氛围,扩大社会参与,联合其他政府部门、地方高校、及其他社会力量的参与。

  “类学校”式救助。以开展“类学校”式职业教育为救助重心的广东省流浪儿童保护中心,在开展流浪儿童“类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推行培训安置,与东莞市樟木头劳动保障分局签订培训、就业、安置协议书,为流浪儿童搭建有效的就业培训平台。

  在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近的发展中,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探索出了以上各具特色救助保护模式。但是,在对部分文献进行二次分析中,笔者发现当前官办救助保护机构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并将其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

  当前官办救助机构采取的是以应急性、临时性为核心的“集体养护”救助模式,其着眼点主要是流浪儿童当时面临的具体困境,而较少关注产生这些困境的深层次个人、家庭及社会原因。集体养护下的儿童由于生活在非正常的环境中,往往出现身心健康和社会生活适应问题,即所谓的“机构病”。另外,集体养护使流浪儿童处于与社会隔绝的相对封闭空间中,而当前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内容单一,教育方式落后等问题,加剧了儿童在集体养护的非正常环境中的“异化”。

  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中,流浪儿童常常被标签为“问题儿童”、“不良少年”等等,这样的“标签化”无疑是对流浪儿童个体的怀疑和排斥。然后,对流浪儿童面临的文化排斥,正是当前救助中的常常忽略的。在救助机构内,服务过程往往是评估、诊断——分析其不利境遇——得出“偏差行为”、“不良心理”等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在整个服务过程中流浪儿童的个体都遭到了忽略。反思我们的救助实践,不难发现这事实上并非对他们实施了有效救助,反而强化了他们的挫折感和自卑感。

  当前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只是一种临时性救助,并非积极的长效机制,因此流浪儿童权益保护效果难以起到长效作用。同时,这样的救质也造成,“回归社会”的救助保护目标面临被简化为“回归家庭”的矛盾。最终,由于缺乏持续性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即从预防到救助到回归的体系化救助保护,面临常常儿童被遣返回家后,留不住,再次流浪的困境。

  [1] 刘继同,王素英,张其安,谢小卫.“郑州模式”的制度创新、基本经验与未来发展方向[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02).

  [2] 刘永旭.秦皇岛市——多种途径打造儿童救助保护新模式[J].社会福利,2007(03).

  [3] 丹,凤阳阳.抗逆力视角下的流浪儿童救助模式探析——以重庆市为例[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02).

  [4] 薛在兴.社会排斥理论与城市流浪儿童问题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10).

  [5] 王舒捷.社会排斥理论视角下的流浪儿童社会救助问题[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2).

  [6] 李晓凤.优势视角社会工作辅导在流浪儿童工读学校的介入空间——以中国某流浪儿童工读学校为个案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

  摘 要 新媒体为人们的生存环境搭建了人性化的媒介平台,其信息的时效性、全面性、交互性、伴随性及整合性等特点,使人们享受到穿越时空、平等和谐的互动交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亦给传统杂志媒体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危机。本文探究体育杂志媒体与新媒体的生存与发展态势,从体育杂志媒体产业的角度出发,体育杂志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长期形成的权威性、原创性,品牌和公信力的深远影响,深度报道的优秀传统,忠实的目标读者群,编辑队伍和原创作品的天然优势。

  在人们实践应用过程别是新媒体诞生后,体育杂志媒体逐步暴露出时效性不强、传播方式单一、互动性差及传播空间相对狭窄等缺点,为其生存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与挑战。新媒体的优势在于具备较强时效性、伴随性,内容更新速度快、报道全面、检索方便,互动性强,资源共享快速。不过,新媒体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凸显出其报道内容深度性较差,视觉冲击性较低,内容相对杂乱、广告视觉强迫性差等缺点。

  综合分析二者生存与发展的态势,体育杂志媒体具有新媒体所无可比拟的优势即较强的公信力,但新媒体具备先进的技术支撑,二者各有优劣势。在社会产业结构演变、媒体网络技术革新、企业营销模式转型、传媒产业格局重新分布的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注定成为当下传媒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方向,是数字化、信息化全球发展的大势所趋。

  现代社会,媒介融合是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通过组织协调和制度重构,媒体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开发,凭借先进数字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将体育杂志媒体原创内容和新媒体数字化传播技术相结合,重塑传媒体系的营销模式,达到体育杂志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目的。 一、体育杂志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优势研究

  “如果离开网络和数字服务,报纸将没有未来。”早在2005年的西班牙世界报业协会会议上,有学者就已经为未来的报纸指明了出路,那就是要打造三个平台:数字平台、网络平台、移动平台。

  这些年,国内体育杂志媒体嫁接新媒体已渐成平常,通过电子版、报纸门户网站、报网互动、手机报等形式,体育杂志媒体纷纷亮出了全媒体的大旗;新媒体则充分利用微博等新技术、新概念,吸引体育杂志媒体打开新的窗口、开创新的传播形式,试图间接拓展自己的领域。

  在体育杂志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初步探索实践中,逐步证明了二者融合发展的绝对优势。

  以新浪微博为例,2009年8月,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在短短一年时间里,有118家报纸、243家杂志、36家电视台和69家电台共466家新闻机构开通了新浪微博,并通过新浪微博的平台进行信息的及与线下读者的互动交流。截至2012年底,全国有超过千家新闻机构开通了新浪微博,包括传统党报、都市报,乃至财经、时尚、体育、娱乐等专业报媒。

  新浪微博运营模式的成功,得益于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首先,体育杂志媒体能够借助微博平台即时相关信息,增强信息的时效性,满足民众对信息时效性的实践需求;其次,新浪微博与体育杂志媒体相结合,拓宽了信息的广度,提高了信息的全面性,实现了民众对信息的多元化需求;再次,传统媒体通过信息验证程序,有效限制了新浪微博的过度开放性,强化了新浪微博的权威性。

  2012年岁末,@新华视点、@央视新闻等中央媒体微博,对中央领导同志的调研持续刊发消息和照片,再次搅动传统传播格局的“一池春水”。《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对此高度评价:“领导人基层调研,微博上现场直播。这让人感受到执政新风,也赞叹传播变迁。”

  “国务院领导调研,由非官方网络微博直播,而非等考察结束后由官媒发‘通稿’,这是首次,也是一次突破。”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日报高级记者詹国枢在微博上说。

  新媒体报道领导人调研,普通人不但能够得见中央领导同志风雨交加的行程、四菜一汤的工作餐等“秘闻”,更了解到他们在考察中要“看到真贫”,要听群众的“恼火事”的亲民作风。正如新华社“新华时评”刊文所称:“微博报道,作为新媒体一种崭新的报道形式,在打通不同舆论场、聚合正能量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日益显现。”

  综合分析体育杂志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优势,一是信息内容上实现了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全面性及权威性;二是信息传播方式上引进了去中心式、裂变式、碎片式等新的传播手段,实现了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发展;三是强化信息的交互性,促进了媒体与读者的互动,实现了品牌形象的树立与影响力的传播。 二、体育杂志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从对立碰撞转向融合依存的形势下,媒体融合作为消费者驱动的需求过程,能够对媒介市场起到一定的保护和促进作用,媒介融合发展是社会发展深层次的趋势和必然。

  探究体育杂志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策略,一是在传媒体系相关制度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实现了二者各自优势的有效融合,媒体资源得以重新配置与优化,实践中体育杂志媒体需借鉴新媒体技术手段与运营模式的创新性,新媒体需学习体育杂志媒体内容的真实性、权威性及深度报道性等传统优势;二是进一步拓宽体育杂志媒体网络互动平台,努力打造数字化报纸产业,将体育杂志媒体与网络数字化报纸有效融合,强化线上线下平台互动,建构专业化、深度质量的新闻专题,逐步增强媒介融合的公信力、吸引力及竞争力;三是体育杂志媒体空间发展的变革与新媒体的规范发展,现代社会,人们对信息的互动性、快速性及其他个性化要求越来越多,通过传统的纸质媒介来传递信息暴露出很大的局限性。新的形势下,体育杂志媒体必须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实现数字化转型,进而达到多渠道的传媒产业的创新。

  体育杂志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在多元化复杂的社会背景下,需注重传播信息内容的规范发展,完善信息内容的审核模块,强化信息的真实性、权威性,进而达到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国内传媒产业的创新发展。 三、总结与建议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是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背景下的必然产物,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世界传播和国家形象的塑造,造福于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活。

  伴随媒体形势的发展变化,媒体内容、渠道、功能层面的灵活创新,云媒体、云技术概念的提出,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和融合化成为必然发展的趋势。媒介融合发展在实践操作中需注重传媒专业人才的培养与融合模式的创新,实现体育杂志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将体育杂志媒体与新媒体进行有效融合,实现多渠道的传媒产业的创新,进而强化传媒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1] 贾志梅.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与机遇[J].价值工程.2012(8).

  众所周知,体育新闻的主要受众是体育迷。在我国,体育迷主要由学生和都市白领构成。由于学业或工作的关系,他们大多无暇通过广播电视来了解体育动态,而传统的报纸在时效性上又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因此,体育类网站是我国体育迷了解体育世界的重要平台。

  华商网是华商传媒集团所属网络媒体,以服务、整合华商报业平面媒体资源为基础,致力于打造区域领先的在线新闻资讯和互动娱乐平台。

  华商网前身是华商报电子版,正式开通于2003年2月18日,目前拥有注册用户累计超过100万,日点击量1500多万,影响力在西部地区居于领先地位。

  华商网络传媒立志成为“面向中国内地都市民众、商企和全球华商社群的新锐媒体、在线服务品牌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为了向体育迷提供一个了解体育动态的全新平台,华商网体育频道在其发展过程中进行了多次改版。多次改版后的华商网体育频道,整体页面简洁明了,栏目清晰,内容丰富。涵盖了国内外各种体坛赛事信息与动态,其信息量较之改版前提高了近两倍。

  华商网体育频道的一大报道重点是陕西省体育动态。众所周知,华商网隶属于华商报业集团,因此,华商报与华商网能够比较顺利的实现资源共享、两者共赢的“报网互动”。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华商网体育频道可以与华商报体育版共享较为丰富的省内体育新闻资源,使版块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报道面极其宽泛,为受众提供了较为充足的信息量。

  改版后的华商网体育频道更加注重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新增版块的设置使得华商网体育频道的信息传输方式呈现出“双向互动交流”的形式。通过这样的方式,华商网体育频道就可以把原本仅限于人际传播的交流放到一个更为宽泛的媒介平台上进行,让每个受众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

  目前,华商网体育频道的专题版块具有一定的深度,也是其吸引受众的一大亮点。华商网体育频道针对近期体坛出现的热点新闻策划出精品专题,深度挖掘热点新闻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地利用图片和视频给网友视觉上的享受,网页制作显得精良美观大气,便于网友很快的点击链接到所需关注的新闻事实。

  华商网体育频道的页面具有明快活泼、娱乐性极强的风格,如充满激情的体育图片,闪烁耀眼的flas,精选的视频短片,文娱八卦新闻随处链接,整个网页生动直观、色彩丰富,给网民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冲击,契合了快餐文化时代网民感觉受宠的心理。

  如今,新浪体育频道在国内的优势已经非常明显。而新浪体育频道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与其善于抓住发展良机分不开的。2000年悉尼奥运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新浪体育频道抓住了这个机会,继续扩大自己的优势。此时,新浪的广告额已经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值:500万以上。这样雄厚的实例让新浪有信心守住网络第一体育媒体的阵地。当然,作为城市门户网站,华商网体育频道难以在大型体育赛事的报道中占到优势。不过,随着“十二五”计划的全面展开,西部地区的体育事业也将迈向一个新的台阶,这对于华商网体育频道来说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机会,新浪体育频道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合理有效的利用我省体育资源,着重围绕目前我省空缺的大众体育、民间体育节目进行挖掘。华商网体育频道应进一步注重赛事以外新闻的挖掘,发挥对本省的体育资源利用的优势,对运动员的体育故事、成长经历,本省体育文化、大众、民间体育等方面进行挖掘。

  华商网体育频道在进行体育新闻报道中应着重对赛事的技术统计进行分析,根据数据写出体育专业性更强的报道;对赛事进行持续关注,对未来比赛进行预测;对体育明星的采访报道时应更深入的挖掘明星背后的艰辛及家人支持等正面新闻。这有利于体育精神的传播,将舆论带入正确走向;此外,华商网体育频道应开辟评论员栏目,对赛事进行专业点评。使受众对比赛有更加全面详尽的认识。

  在进行体育新闻报道时,应该注重受众品味,合理分众,进行传播。对受众需求的掌握,针对本地受众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进行重点报道,对重点赛事进行持续性报道和预测。这需要新闻工作者有扎实的专业能力和预测分析能力。

  体育新闻报道可以作为很有效的资源通过媒体进行传播。体育新闻报道娱乐化的途径可以通过商业模式进行运作。例如,华商网体育频道可策划对某项体育活动的海选,从各地招入青年运动员,通过企业冠名的方式,寻求赞助伙伴。海选得胜者可以推荐至某职业俱乐部或提供海外训练的机会。同时,华商网体育频道还可以与我省的职业体育俱乐部,民间联赛等联手,转向能够盈利的竞技娱乐产业方向发展。

  当前,我国网络体育新闻界的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城市门户网站之一的华商网其体育频道的发展现状并不让人乐观:它没有新浪体育频道那样雄厚的采编实力,也没有西部网体育频道所拥有的政府背景。这就要求华商网体育频道必须在竞争中扬长避短,在充分发挥其“报网互动”优势的基础上,应将主要报道精力立足于本省体育事业及特色体育文化的相关报道当中,并着力打造一批精品版块,做好娱乐化趋势的导向工作。只有做到这些,华商网体育频道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

  网络新闻的定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界定,广义的网络新闻泛指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的新闻。就传播者而言,可以是专业媒介机构,可以是非媒介机构,也可以是个人;从传播的形态和途径而言,不仅包括万维网网站、新闻组、邮件列表,还包括论坛、博客、播客和网络通讯等,可以是这些形态的单一传播,也可‘以是多种形态的组合传播。因此广义的网络新闻传播的前提下,“网络新闻传播不仅包括实时性信息的传播,还包括意见性信息的传播,即使是没有事实性信息传播为依托的意见性信息传播,例如论坛中表达意见的帖子、博客中阐明的观点的文章等,也应被纳入研究的视野中。”‘狭义的网络新闻专指新闻媒体通过互联网的新闻。在我国,目前主要指传统媒体网站、传媒集团综合新闻网或综合新闻网站或商业网站新闻频道等提供的新闻,也包括数字化广播、电视的新闻。体育新闻的定义是“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体育事实的报道。”“结合网络新闻的特点,本论文采用广义的网络新闻定义,将网络体育新闻的内涵定义如下:网络体育新闻,是指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体育事实,通过互联网进行的传播活动。“正在发生的”即各类比赛的现场直播,网络环境中的直播包括图文直播、视频直播两种主要方式。在广义的网络新闻语境下,网络体育新闻传播不仅包括实时性体育信息的传播,比如各大商业门户网站体育频道、各专业体育网站中的体育新闻传播;还包括意见性信息的传播,比如体育论坛里的帖子、体育博客等。

  对于我国网络体育新闻传播历史阶段的划分,借鉴之前学者进行的研究,多以大型赛事作为阶段划分的依据,对于大型体育赛事来说,媒体是不可或缺的资源积聚者和舆论影响者。因此,本文以网络媒体对于大型赛事的报道为线索,以网络媒体自身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及网络媒体逐步确立其在体育新闻报道中的主流地位作为划分依据,将我国网络体育新闻历史具体划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我国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起步期,从1996年到1999年,我国的网络体育新闻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1994年我国全面接入互联网,网络新闻以空前的发展速度在传媒界开辟了一片新天地。网络体育新闻从一开始就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各大门户网站涉足新闻传播并纷纷设立了体育新闻专栏。我国网络新闻媒体第一次盛大体育赛事的报道就是1998年的法国世界杯足球赛,这场网络体育新闻报道相信给很多80年左右出生的一代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这场足球风暴中,网络媒体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自己的样子。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相互合作与竞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网络媒体不仅体现了自己在体育报道中信息传递更加快捷、方便,互动性更强的特点,更把足球这项体育运动的激情、魅力传播至每一个体育爱好者身上,扩大了足球在中国的影响力。在这次网络媒体的报道中,新浪网、本网、Chinabyte三家媒体表现不俗,被称为“98世界杯网络三剑客”。网络媒体体育新闻传播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并且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

  该时期以四通立方?体育沙龙传播体育新闻作为我国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起点,期报道了世界杯亚洲区十强赛、1998年法国世界杯和1998年曼谷亚运会;

  第二个时期是我国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发展期,从2000年到2004年:门户网站的体育新闻传播的巨大成功,让人们看到了网络体育新闻传播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于是,一些专业的体育网站纷纷建立,相比于大型门户网站的体育频道而言,他们更加专注于体育赛事的报道,在交互性和特色性上都表现的尤为突出。1999年7月,由原从事于chinabyte、搜狐的技术负责人陆小虎和其他两个合伙人一起创办了鳖威体坛(shawei, com),他们主攻专业化的体育信息领域,并立志要做中国的ESPN。如今,虽然鳌威体坛已被Tom公司收购,但越来越多的专业体育网站建立起来,其中较具影响力的如虎扑体育。统媒体在受到网络媒体的剧烈冲击后,也意识到了自身的限制性,于是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他们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如可信度高、品牌优势、人力资源优势等,同其他体育网站展开激烈的竞争。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体坛网。

  期间借助于对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报道,我国网络媒体在体育新闻传播开始产生影响力;

  第三个时期是我国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确立主流地位期,从2005年到2008年:网络体育媒体发展迅速,在短短的几年内即确立了不可替代的位置,同传统媒体分庭抗礼。在体育报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0年悉尼奥运会,新浪向奥运中国体育代表团赞助800万元人民币,中国奥委会授权新浪网成为第27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官方唯一互联网合作伙伴,依靠获得的许多独家资源,新浪奥运专题网站获得成功。搜狐也组建队伍,专门进行奥运的报道,不仅购买新华社、国际广播电台的消息,还特约若干在悉尼的传统媒体记者为搜狐供稿。Chinaren, 21 cn, elong、亿唐等网站也都进行了奥运报道。该时期以新浪网与2005年拿到对2006年都灵冬奥运的采访证以及搜狐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互联网内容服务商为起点,表明我国网络媒体已经从开始从边缘向主流过渡,并以对北京奥运会的成功报道正式确立主流媒体的地位;

  第四个时期是我国网络体育新闻传播巩固主流地位期,从2009至今:从2009年开始,我国的网络媒体参与报道了2010年广州亚运会、2010南非世界杯和2012伦敦奥运会三项大型赛事,继续巩固主流媒体的她位。

  2013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 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 196。与此同时,我国体育类网站的数量和质量也有了较大发展。根据马沛军等人针对我国体育类网站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截止2007年10月,我国已经建立的体育类网站总数约为8261个(不含港澳台)。

  竞技体育的魅力体现在竞争,体现在赛事的不确定性。一场足球赛,不到最后一分钟你永远不知道结局如何,比赛的悬念会一直拖到最后一秒,让观众时刻为之提心吊胆。从各大门户网站体育频道的栏目分类可以看出,足球、篮球是网络媒体最予以重视的运动项目,几乎占据了体育频道首页3/4的版面。足球、篮球是竞技性很强的体育项目,观众爱看的欧洲五大联赛、欧冠联赛、MBA联赛都充满了激情和魅力。

  网络体育新闻高速发展,迅速获得了大量的受众。但在体育新闻传播中也出现了一些鱼待解决的问题。根据前人对网络体育新闻传播存在问题的研究,笔者将这些问题总结如下:首先,网络体育新闻过度娱乐化现象严重。

  首先,新闻标题的娱乐化、新闻选题角度的娱乐化、新闻报道形式的娱乐化等。传统的体育报纸主要以文字的方式呈现新闻内容,其传播优势在于信息和分析上。但随着新闻娱乐化的浪潮席卷全。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