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世纪时期欧洲城市肮脏?同时期中国城市却是雍容优雅的?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3/19 16:38:51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随着历史学知识的普及,在网上赞颂我国唐宋时代的繁荣,认为“宋朝GDP占世界80%”这类网络段子逐渐流行,而吹捧“唐之雍容,宋之风雅”也成了时髦。

  7世纪的唐代长安,11世纪的宋代汴梁人口均超过百万。而同时期的伦敦,巴黎等人口多不超过10万,这已经成为网络上津津乐道的话题。

  罗马帝国建立后,中央集权制度的出现使得罗马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到公元1年前后,罗马城人口已经达到75-100万。

  而根据《汉书 地理志》记载,公元2年即西汉元始二年,当时长安有居民8万户,按每户5口人计算是40万人,再加上驻军,官吏,宫廷,人口大约是50万人。罗马城的人口是在汉长安之上的。

  而且很快罗马城就不再是西方世界最大城市了,公元330年5月11日,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拜占廷建立新都,命名为 新罗马,后多称为君士坦丁堡。在建成后几十年人口就超过了罗马城。

  在那个时代,对人口数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政治,无论是罗马帝国还是中国唐宋,都可以让粮食和人口源源不断的从帝国各地输往首都,而不用太考虑经济成本问题。(罗马帝国每年输入1500万蒲式耳粮食)

  这就是中央集权时代的欧洲同样也能建设超大规模的大城市,而帝国衰亡后却做不到的原因。

  中世纪欧洲不再出现人口过百万的大城市,不一定是生产力倒退(实际上欧洲农业在中世纪有进步),而是欧洲告别了中央集权,走向了另一个方向。

  而且,虽然中世纪以后欧洲人口不再向政治中心集中,但欧洲中世纪城市化水平并不低下,在9-10世纪,英格兰的城市化比例已经达到了10%----和同时期北宋其实差不多,远远超过后代的明清。

  今天网络上不少人吹捧唐长安,宋汴京,偶尔也有人吹下明南京。但却没什么人吹清北京的,因为距离产生美,晚清留下了太多照片和影像。

  但《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作为翰林画院的供职画家奉宋徽宗之命而作的,目的是为宣扬当时的仁道统治。

  众所周知,给皇帝作画不能太写实,皇帝脸上的麻子,与都城里的脏乱差,最好不要画出来。

  司马光形容当时北宋汴京街道状况有一首诗句“ 红尘昼夜飞,车马古今迹”,宋代城市道路多为土路,无论白天黑夜都是尘土飞扬,牲畜留下的粪便长期留在街道上。

  宋代的达官贵人出行,需要有专人在车前拿着水罐洒路,以免灰尘太大让贵人烦心。这种情况相当普遍。江南地区或许有些小城市有条件用石板铺路,但情况也不多见。

  不仅如此,宋人还污染水源。南宋时期,杭州西湖上“疱厨湢室悉处其上”,意思是西湖旁集中了厨房和浴室。而且达官显贵们在此“濯秽洗马,无所不施”。宋人更将厨余垃圾丢弃到城市中的沟渠和水源中。

  由于宋代推行土葬禁止火葬,因此对很多城市贫民来说“死无葬身之地”,只能将尸体丢弃到河渠中,在北宋和南宋都有很多记载。

  另外,宋代都城集中了军工业,所以工业污染也不小。大炉作、小炉作、铁作等金属冶炼方面的手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气数量大、毒性大,严重的污染了城市空气。

  天下苦蚊蚋,都城独马行街无蚊蚋。马行街者,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盛处也。蚊蚋恶油,而马行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故永绝蚊蚋。

  1793年英国使团访问北京,对北京的一个好印象就是发现农民会来城市中采集粪便用于施肥,从而略微减轻了城市的环境压力。

  当时的伦敦已经由下水道来排污,所以英国人才会对北京的“人工捡粪”感到吃惊。但在中世纪时期,英国城市的垃圾同样是由农民来收集的:

  1405年伦敦,要求在房子开建之前先挖好厕坑 ,坑中留有洞眼以便污水被土壤吸收,还有个木盖可定期揭开,可将污物运到小车上再运到城市周围耕地里。

  北宋汴京城内有多条河流,所以排污主要是通过这些河渠进行的,(皇家使用的叫御沟)但这些河流既是排污口,又是主要的水源(水井很少)。现代人肯定是无法接受的。

  天圣四年(1026 年),开封府在给宋仁宗的奏折里说:“新旧城凡为沟注河中,凡二百五十三

  北宋汴京虽然也有类似下水道的排水暗沟,但应该并不广泛,利用也不充分,不但起不到效果,还成为盗匪和黑社会的控制的地下娱乐街.

  京师沟渠极深广,亡命多匿其中,自名为“无忧洞”,甚者盗匿妇人,又谓之“鬼樊楼”。国初至兵兴常有之,虽才尹不能绝也

  实际上无论是欧洲城市,还是中国城市,对治理城市环境卫生,都是努力在作为,例如制定禁止随意丢弃垃圾的法律,提供公共墓地,救济所来帮助穷人等等,但制定是一回事,实际效果又是另一回事。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