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齐心鲁力山东体育这个“优等生”还差点啥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9/23 8:55:28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这是继1990年北京亚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之后,中国第三次举办亚洲最高规格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 在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上,山东体育健儿勇夺7枚金牌1枚银牌3枚铜牌,金牌数位列全国首位。在第十四届全运会上,山东代表团获得58枚金牌、160枚奖牌,实现金牌、奖牌“四连冠”。 这次,共有92名山东运动员入选杭州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25个大项、85个小项的比赛,参赛人数和项目均超过上届,也创造了山东运动员参加亚运会的最高人数纪录。 山东体育强,不仅体现在竞技体育的赛事成绩方面,在体育产业方面,山东也有自己的“绝活”。 这些年,山东体育产业多元发展势头强劲,体育产业总规模不断攀升,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引领、高新技术企业为支撑、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的企业集群,对全省GDP的贡献不断提升。 在北京冬奥会上,由山东自主研制的首台国产雪蜡车,令人惊艳,凸显了山东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水平。 山东体育强,不完全是因为山东人“人高马大”,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山东人真的是爱运动,全民健身蔚然成风。 截至2022年,山东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2.58平方米,高于全国1.86平方米的平均水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总人口比例为40.5%。 作为体育“优等生”,山东似乎无可挑剔,但是横向对比,山东在体育强省建设方面还有更多文章可做。 山东是经济大省之一,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前三。受益于强大的财力支持,山东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升级。截至2022年底,山东共有体育场地24.57万个,全国排名第5位;人均场地面积2.9平方米(含水域),全国排名第4位。 这些年来,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日渐突出。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因为举办重大国际赛事所引发的城市嬗变,有目共睹。 以四川省会成都为例,成都今年成功举办了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此之前,成都加快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体育场馆、公共服务设施等,城市品质和功能迅速提升,成都的国际化水平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成都提出,到2025年建成世界赛事名城,每年举办国际和全国赛事达到50项以上,体育赛事对相关产业的拉动效应超过300亿元,体育产业总产值超过1500亿元。 可以说,国际赛事的举办给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带来的长久红利,超过体育本身。 所以,国内不少城市都在争取通过运营大赛为城市引流。从2024年起,上海将连续三年分别举办四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世界赛艇锦标赛、国际自行车联盟场地自行车世界锦标赛。 体育大赛的背后是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聚集,城市发展的机遇也蕴含于其中。 2008年,青岛奥帆中心作为北京奥运会的唯一分赛场,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帆船比赛,为青岛赢得了中国“帆船之都”的美誉。山东曾经在2009年举办了第十一届全运会,也由此开启了山东体育长盛不衰的辉煌历程。 2019年,国际足联宣布2021年世俱杯将扩军至24队。按照计划,中国应于2021年6月到7月份举行世俱杯,济南与上海、天津、广州、武汉、沈阳、杭州、大连获得了承办权。可惜,因为疫情原因,这届世俱杯被迫易址。 无独有偶,原定于今年10月在北京、上海、青岛等10个城市举办的足球亚洲杯也在去年被取消。 原定赛事虽然取消,但是高标准的场馆还在,山东仍然有希望获得一些重大赛事的举办权。 山东作为体育强省,拥有众多高水平的竞技团队和知名运动员,在网络时代也涌现了一批知名的体育IP,比如“泰山足球”“山东男篮”“鲁能乒乓”等。昔日的“逍遥王”巩晓彬在网上也成了“流量王”。 但是,与一些兄弟省份相比,拥有雄厚体育资源的山东还需要更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个优势。 今年,贵州“村超”足球赛事火爆网络,全网浏览量突破300亿次,全网在线亿人次。 “村超”吸引无数球迷“朝圣”一般赶来。仅端午假期,就有280余万人次涌入黔东南州。第一个赛季,“村超”所在的榕江县旅游综合收入就达到38.34亿元。 “村超”在贵州榕江火起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国立广西大学、国立桂林师范学院等高校暂时转移至榕江,在当地埋下了足球运动的种子。 与贵州相比,山东的足球历史更为悠久。青岛是著名的“足球城”,拥有4家职业足球俱乐部、100多个业余足球俱乐部,50多万足球人口。泰山俱乐部扎根济南三十年,一直在顶级联赛打拼,五次夺取联赛冠军、三次问鼎“双冠王”,堪称足球豪门。 目前已经拥有8家职业俱乐部的山东足球,成绩斐然,球市火爆。历城二中女足勇夺中学生锦标赛世界冠军,也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有这样肥沃的足球土壤,却没有培育出“村超”这样的IP,自然是山东球迷心中的一大遗憾。 这些年,山东文旅融合搞得风生水起,呈现出了不一样的“诗与远方”。其实,体育也是一种文化。山东的体旅融合同样大有可为。 只要认真学习借鉴兄弟省份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优势,大胆创新,扎实工作,山东就能成为体育领域中样样精通的“多面型”强手。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