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绿茵十问》第八问:中国为何难产生百年足球俱乐部?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8/23 12:02:00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央广网北京10月20日消息(记者潘毅)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二十年以来,前前后后出现过的球队将近二百支。其中只有北京国安和河南建业两支球队,一直坚守至今大旗不倒。绝大部分球队都更换过投资人和名称,比如今年中超联赛已经提前降级的武汉光谷足球俱乐部,组建于1994年,历经了武钢、美尔雅、雅琪、红桃K、红金龙,再到如今的光谷的征程,更有许多球队连主场城市都多次更换,还有不少球队干脆彻底消失。

  但是在中国足球俱乐部变迁的整个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提到的,也是最为典型的球队就是贵州人和,这支队伍的最初前身,是上海国际,后来一路西迁,先是到了西安变身成为陕西浐灞,然后又从西安来到了贵阳,成为贵州人和。这样的不断流浪和迁徙对俱乐部的本身都产生了哪些影响?又如何影响中国足球的未来呢?

  8年时间,跨越了3500公里的距离。在这样的大迁徙过程中,球队文化和忠实球迷自然被抛在了背后,贵州人和俱乐部顾问金焱。

  金焱:你的球迷文化需要时间来形成,不是一天就能把固定的球迷群体建立起来,所以这个影响挺大的。另一个方面,从赞助商和市场的角度也会受一定的影响。但是现在中国的现实就是这样的。因为现在中国的足球并不普及,很多地区见不到足球(俱乐部),现在很多地区渴望有足球(俱乐部),但是足球到底怎么发展,搬迁之后要有详细的计划。这个一定要跟上,跟不上的话搬迁没有意义。

  对于球员来说,虽然大家都习惯了四海为家,但是球队的搬迁,同样会给他们带来或多或少的困扰,贵州人和球员万厚良早在上海国际时期,就在队中,一直跟随俱乐部西迁西安,南下贵阳。

  万厚良:可能当时毕竟我是北京籍球员,我当时在上海踢球,在上海踢球和在西安踢球对我来说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对于当时上海籍球员影响很大,毕竟头一次离开家人嘛,但是大家都很好,尽快适应了这个环境。

  俱乐部的迁徙,固然其中有经营的因素,而所在城市的足球市场也是不得不关注的。但对于俱乐部的搬迁,球迷们却不一定买账。

  球迷:如果你曾经非常深爱的一个人,因为各种原因和别人结婚了,有一天你遇到他,你还会祝福他吗?我觉得这是当然的,比如当年的沈阳海狮队变成了现在的广州富力队,我依然会有感情。

  球迷:在我们城市做主场,我去现场为球队呐喊助威,你走了,我去哪儿呐喊去?

  球迷:其实作为球迷来讲。你来到这个城市无非是给我们增加了一个到现场的机会,现在搬迁这个事情好像在中国很平常,搬了就搬了呗,我觉得俱乐部和球迷之间还是没有建立起一种感情。

  放眼足球发达国家,足球俱乐部四处搬迁流浪的情况并不多见,何以中国足坛如此特殊?原上海国际球员、陕西浐灞主帅成耀东一语道破天机,生存,才是当前中国俱乐部的关键:

  成耀东:我觉得就是说现在我们足球的大气候还没达到一定的高度。我们机制的转变,以前是行政的机制,现在把足球拿到市场上来,所以在这20年中我们还是碰到了许多以前没有想到过的做到过的,到现在还没有完全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来。每个俱乐部有自己的特性吧,恒大有恒大的,国安有国安的,包括绿城和贵州的,但是目前还是应该以生存下来为主。

  正如成耀东所说,如今的中国足坛,其实还并不具备职业足球蓬勃发展的土壤,几乎所有球队都没有自主造血自负盈亏的能力。现阶段想要苛求中国俱乐部都成为百年豪门,或者要求中国球队战无不胜,只是不切实际的空想而已。我们需要的是脚踏实地,尊重职业足球发展规律,重新构建从俱乐部经营到球员培养的整个足球体系。对于这样的现实,前国脚孙继海的一个比方非常发人深省

  孙继海:就像种地一样,如果这个地是盐碱地,来种地、种庄稼,种了一年不结,种了一年不结。你还一直再用这块地来种吗?你一定会刨开,把盐碱地变成肥沃的土地之后再种。如果一直用盐碱地种,只能说我们的从业人员太可悲了,我们在周而复始的重复同样的错误,我们在不断地挨饿,不断地没有收成。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