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中国足球是国运平衡器”的说法是有科学道理的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10/2 18:09:06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在前段时间的两场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国足一如既往的发挥稳定:在客场一鼓作气怒吞七弹,在主场又以多打少成功翻车。 中国足球这几十年来的发展曲线基本上跟我国整体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因此它经常被人们调侃为“国运平衡器”。 比如说“日本人更有钱”、“伊朗人更强壮”...甚至还出现过“中国人天生不适合踢球”这种说法。 而这类解释之所以会盛行,主要是因为以前国足的主要对手还是日韩沙伊这样的亚洲一流球队。 然而现实就是国足现在打东南亚球队确实越来越困难,去年就曾在世预赛的客场艰难战平新加坡。 不过换个角度来说,这些足球落后国家的发展经验其实也是解开中国足球堕落之谜的钥匙。 只要搞清楚了“没钱没身体”的他们是怎么把足球发展起来的,就可以通过对比来分析出中国足球的真正问题所在。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的渔民通过电视了解到了足球这个运动,然后越看越心痒,自己也开始跃跃欲试。 攀易岛的面积很小且主体结构是一座石头山。岛上不要说踢球的场地了,连日常生活都只能在建在水面上的高脚屋里进行。 村里的一群孩子们将搜集到的木板和废船钉在一起,搭了一个水上足球场,就这样开启了自己的足球之旅。 后来他们又在全村的帮助下去岸上参加了一些正式比赛,并且成绩还不错,于是攀易足球俱乐部就此应运而生。 而之前获奖的孩子长大后,也留在这里继续培养下一代足球少年,该俱乐部就此传承下来。 正是这么一支由渔民组成的、平时连“抱怨草皮”的资格都没有的球队,在2004年到2010年间连夺七届泰国南部青年锦标赛冠军,成为了全省(府)的骄傲。 攀易岛的足球故事堪称,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泰国基层足球极其旺盛的生命力: 一方面,一个条件极其落后的小渔村也能诞生出一支能够长期运营的足球俱乐部; 这个故事的背后是庞大的泰国足球体系,它就如同一张大网,伸到了泰国社会的各个角落,为他们上层的精英足球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养分。 根据国际足联发布的《2023年职业足球报告》显示,泰国的职业俱乐部共有110个,为亚洲最多,而中国是48个。 但如果看足球人口的数量,那么泰国有28万以上的注册球员(在足协注册的球员,不一定有职业合同),而中国仅为1万左右。 尽管跟中国相比,泰国潜在的足球天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非常有限,但他们庞大的足球网络可以充分的把这些天才挖掘出来。 而中国虽然理论上拥有更多更强的足球天才,但其微弱的足球网络根本无力发现和培养这些“宝藏”。 因为从理论上来说,只要我们像泰国那样鼓励更多的孩子去踢球,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比赛平台,那么迟早也会看到大量的天才冒出来。 在讨论这个现象时,人们往往会提到诸如“中国人不喜欢踢球”、“中国的空地太少”、“中国的家长管得严”之类的理由。 当我们在谈论“踢球者数量”的时候,其实谈论的是“追求以足球为主业的人”的数量。 对于一个以“把孩子培养成职业球员”作为目标的家庭来说,是不存在“不喜欢”、“空地少”、“管得严”这类问题的。 众所周知,所有的竞技体育淘汰率都很高,并且还遵循“风浪越大鱼越贵”的规律,即收入越高的运动竞争越激烈。 而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足球赛道的竞争已经不能用“九死一生”来形容了,简直是“九百九十九死一生”。 日本共有50万左右的注册球员,但真正能以足球为主业来生活的职业球员仅为2000多人。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真的想从事这个行业,那么基本上在4岁左右就要开始接触这项运动,6岁就可以开始正规训练,10岁已经是进入俱乐部梯队的年纪了。 如果你在少年时期选择了为足球梦想而奋斗,那么你在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学习就必然会落下。 球迷们平时津津乐道的那些整日和香车美女相伴的球星们,只是站在职业足坛金字塔尖上的极少数。 目前在日本足坛拿顶薪的球员是J1联赛的西班牙外援伊涅斯塔,年薪2790万欧元(约2.2亿人民币)。 但同样是在J1联赛,也同时存在着大量年薪3万欧元左右(约20多万人民币)的普通球员。 这些球员在队中可能只是替补,但即使是这些人,也已经是日本50万足球人口中的佼佼者。 其实这个收入水平对于球员来说是非常微薄的,因为这条赛道还存在着这么一个现实: 如果你不幸在泰国这类东南亚国家的职业联赛上班,那对不起,即使是顶级联赛的收入也只有几万人民币一年的水平。 之前在泡沫时期非常高,现在泡沫散去回归正常。中超联赛普通球员的年收入大概在十几到几十万的水平,主力球员可以超过百万。 只要所在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较强,那么该行业的头部从业者的收入还是很高的。 但行业的淘汰率只能用变态来形容。对于普通人来说,在这条赛道上遭遇失败的可能性和需要为此付出的代价都非常大。 “攀易岛”在足球世界里非常励志,但如果站在国家发展的角度上看,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该村的村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接触足球,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过去了,他们依然生活在简陋的水上高脚屋里。 这四十年来该村庄既没有升级基础设施,也没有迁徙到更适合居住的地方,仍旧保持着近乎原始的生活方式。 但事实上泰国的生育率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走下坡路了,2005年他们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 因为他们年轻时不管学什么,最终的结果都是在老家打渔或经营旅游产业,没有什么新的事情可做。 这种阶层固化的背后是产业升级的动力不足,社会中崛起不了代表新生产力的新势力。 而没有产业升级,人们就没有新的知识需要学习,市场上也没有新的机会需要争取,那空闲的时间自然就多了。 新中国自从建国后就一直在孜孜不倦的追求产业升级;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更是厚积薄发,一路狂飙到了全球制造业核心的位置。 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为工业领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读书上班无疑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如果说中国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决定了咱跟别人比足球人才储备比不过是正常的,那为什么咱自己跟自己比也越来越拉胯呢? 以前的国足队员还能跟日韩球员掰掰手腕,现在的国足队员连停个球都停不好了。 在1994年中国进行足球职业化改革之前,球员培养靠的是传统的“体校-体工队”体系。 运动员进入体工队就意味着获得了一份正式工作,平时有固定工资,主要任务是参加全国运动会为省里争取荣誉。 它的优点是在当时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降低了体育生的后顾之忧,而且因为有大量的基层教练在到处撒网,所以选材范围也比较广。 于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足球领域的“体校-体工队”体系就走到了尽头。 1994年的职业化改革彻底释放了足球运动的赚钱能力,为中国创造了火爆的球市。 而原先只能吃“大锅饭”的体工队球员也纷纷加入职业俱乐部,一夜之间就获得了他们这辈子都没见过的高额年薪,工作积极性瞬间爆发。 而我们熟知的范志毅、孙继海、杨晨、谢辉、邵佳一、郑智...这几批球员都是这个过度阶段的“产品”。 他们在小时候因为极高的天赋被基层教练选入体校,被体校培养成才后又赶上改革的春风被职业俱乐部挖走,就此走上了人生开挂的快车道。 因为再往后的球员,就是职业俱乐部的青训体系培养出来的了(郑智是最后一批体校球员)。 在职业足球体系中,球员是俱乐部的核心资产,所以俱乐部天然有培养球员的积极性。 这就导致他们不可能自掏腰包去把所有的希望之星都培养一遍,顶多只会为一些天赋肉眼可见的超级天才付费。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山东鲁能足校面向10岁以下学员的班级,一年的学费在3万元左右。 对于学校来说,这个费用一点也不贵,就是个成本价。只是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也不过只有3.3万元而已。 另外在一些机构或俱乐部里还存在着腐败现象。你要获得提拔和推荐,还得支付额外的隐形成本,这算下来就没谱了。 因为贵,所以参与的人少;因为参与的人少,所以没有规模效益,于是价格降不下来... “这里所有事情都需要钱去推动。但有天赋的足球运动员通常都不是有钱人,因此这阻挡了他们参加比赛。” 这个世界上能够实现职业化运作的体育项目凤毛麟角,诸如网球、台球、高尔夫...之类的职业项目定价更高,培养路线更加精英。 组织十场足球比赛和组织十场网球比赛,其所需要消耗的人力资源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 随着国民人均收入的提升,社会中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支付得起足球培训的成本和抵抗练球失败的风险。 阶层固化下的年轻人平时除了踢球以外也没有更好的选择,那自然就是“不踢白不踢”了。 对于职业俱乐部来说,这些自觉天天踢球的人就相当于不要工资的“陪练员工”。而当一个行业拥有大量不要钱的员工时,它很难不发展起来。 也就是说你干好了一件事,不等于另一件事会自动变好。如果“两个都要”,就得分别在两条赛道上同时努力。 当今世界上除了像英超联赛这样的极少数顶级赛事外,大多数职业足球比赛并不能为其所在的国家创造增量财富。 而英超之所以能为英国创造增量财富,主要是因为它太受欢迎,把其他国家的流量和资金也都吸引过来了。 不过不管外表如何光鲜亮丽,只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关键都在于降低劳动力的成本。 所以对于足球来说,发展产业的办法就是从落后国家大量引进低价球员,扩大市场规模、提升竞争强度。 没错,确实会有影响。但正如上文所说,发展足球产业和发展国家队是两条不同的赛道。 不过我个人并不赞成把过多的社会资源都投入到足球产业中,因为这玩意提升不了生产力。 虽然水平不是很高,也创造不了什么利润,更谈不上给国足输送什么人才,但确实给大家带来了欢乐。 (这里再强调一遍:喜欢踢球的人不等于足球人口。“足球人口”特指在足协注册,以踢球为职业目标的人。)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提升国家队成员的水平,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利用其他足球发达国家的现成体系。 具体来说就是“国家出钱选拔人才送出国培养”和“从外国引进高水平归化球员”。 “送出去”方案更容易被国人接受;但见效周期长,不确定性大,需要大规模尝试。 现在的国足队伍里就有几名归化球员,虽然球队战绩依然惨不忍睹,但主要原因并非归化球员水平不足,而是本土球员太过拉胯。 如果能够再多归化几个高水平球员,成绩自然会变得更好。但成本能否承受以及球迷是否乐意就不好说了。 如果实在不想承受这些代价,那么不发展足球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只是一个娱乐项目而已。 虽然中国足球的大环境有诸多问题,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不如东南亚国家,但这绝不是国足现在这种表现的借口。 所以对于国足这种对球迷、对工作、对国家不负责任的态度,球迷们也应该拿出自己的态度。 那就是不再去看他们的比赛,不再给他们流量,让他们的收入早日对标那些和他们打得有来有回的东南亚球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一进去就排队!上海多个售楼处迎来“大客流”,7天接待名额已满,这种户型更抢手 中东局势升级,特朗普痛批:拜登哈里斯正将我们推向“三战”边缘,若我回归将带来和平 4-0!1-0!42岁阿隆索狂飙:掀翻7冠王+欧冠开局2连胜,载入史册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