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不挨骂 长不大 人就这么怪骂人的话学得最快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9/6 23:08:05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过去听苏文茂、马志存的相声《论捧逗》,甲乙双方互相拆台,最后皆以“你别挨骂了”了事。当时对这个结束语还不大明白,只隐约觉出这应是传统相声中的一种传统收尾方式,如同后来相声中被贬损一方总以很夸张的一句“我呀”作为结束一样。

  后来在电视上听了相声祖爷爷万人迷1906年的一段录音,最后果然是一句“你别挨骂了”,算是逗哏的抖落干净那些离谱的笑料后,捧哏的专用于收场的套话,既谈不上算什么“包袱”,也一点儿不可乐,难怪后来这一“传统”手法没人再继承发扬。

  说相声的通常是挖苦自己、对方以及双方的亲属,自是要挨骂。其实,谁人背后不骂人,又谁人背后不挨骂呢。最近有人考证出从不骂人的宋庆龄曾经在给朋友的英文书信中骂过是“婊子”,竟然被多家报刊如获至宝般当作重头文章倾情力荐,令人怀疑这些人究竟是颂扬一代伟人,还是他们自己有些心理阴暗。精神文明、素质涵养方面的道理大家其实都明白,但碰上恶心之事可恨之人骂几句别憋在心里,一定有助于通心理肺化瘀顺气身体健康。外国人受教育程度高又怎么着,当官的从总统到议员,献艺的从人老珠黄型的到青春玉女型的,哪个不是满嘴炉灰渣子,不信回家弄盘DVD瞧瞧。

  如果把骂大致分作文骂武骂粗骂细骂明着骂暗着骂不吐核地骂等形式,那中国足协最是不幸,十八般口诛笔伐的酷刑天天当饭吃。由于足球舆论氛围的相对宽松,以及中国足球的一贯形象,所以中国足协在全国几乎人人可以得而骂之,球场的标语报章的文字主持人的话锋,圈外人骂圈里人骂,最可气的是足协里面的人也跟着骂,所以后来就一团糨子不知是谁骂的也不知是骂谁的,反正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大家都挺满足这种口腔运动带来的快感,并不在意骂完了会惹什么事又能解决什么事。

  挨骂倒未必是中国足球的传统,但肯定是发展至今登峰造极的一大特色。八十年代后期,我曾在沈阳听过球迷大骂当时还在走红的辽宁大帅李应发,那顺口溜编得一套一套的合辙押韵,跟后来的东北小品一脉相承;九十年代初期我陪着天津队在大连挨骂,那时大连足球水平马马虎虎,骂术也不讲究什么含蓄或特色,只是把国骂和当地的土骂赤裸裸一古脑儿往上端;九十年代中期,我在上海目睹徐根宝挨家乡人的骂,上海人就是文明,“草包”、“垃圾”一类的词让我这北方人觉着蛮新鲜的。

  至于现在,京骂、鲁骂、川骂、津骂、粤骂、淮阳骂、本帮骂虽说各大骂系略有区别,但无论东邪西毒都趋向简单实惠,攻击性更强,指向性更明确。见到客队或是本队中的老外哪儿不顺眼,偶尔还能蹦出句西骂,不知道的准以为你英语八级,都能整出国际影响了。

  人就这么怪,骂人的话学得最快,不管你是中国人还是老外。把国内所有洋帅、外援叫到一块,他们都能懂并会说的几个汉语词汇,肯定是同样的。从1995年天津的第一个外援、把宾馆房间里所有牙刷香皂都装回家的伊里达尔,到现在长着半尺下巴的塞萨罗,莫不如此。

  不过这些问题最多是找个乐儿便宜便宜嘴,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打击一下那些教唆犯就行了,现在的问题是不该乱骂时你就别乱骂,见了裁判都骂黑哨,他不黑也吹歪了,吓出毛病了;而有些时候需要你还真不能停嘴,否则他不长记性,我们就是专干骂人这活儿的。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