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农技专家在线帮|玉米种植户咋抗涝减灾?记住五句顺口溜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9/9 13:47:10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近期,黑龙江省局地农田受灾,部分地块出现内涝等现象。当前玉米正处于灌浆产量形成的关键期,为促进玉米增产和农民增收,龙头新闻“农技专家在线帮”特邀黑龙江省现代玉米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体系岗位专家、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张林带来玉米抗涝减灾技术措施,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张林将抗涝减灾技术措施总结成五句顺口溜:抢排积水去内涝,中耕施肥促生长,防治病虫控流行,因地因势分类管,改用改种减损失。

  张林介绍,玉米根系发达但不耐涝,尤其不耐长时间的大水淹浸,因此对于田间积水的地块,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提高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和植株恢复生长。可开挖排水沟或采用机泵等设施,尽早疏通沟渠,排出田间积水,防止玉米长时间浸泡。对叶片上有大量污泥的地块,要及时清洗污泥,增加叶片受光面积,并及时移除田间茎折残体。

  玉米田在强降水和洪涝过后,土壤养分会在大水的冲刷融淋下大量流失,土壤肥力会严重降低,与此同时,玉米根系在被水淹浸泡后,根系的水肥吸收能力会大幅降低。张林建议,天晴后,一方面要适时中耕划锄,加快土壤散墒,改善通透性,促进根系恢复活力,同时可采取拿大草、打底叶等促早熟措施,增加通风透光,促进玉米生长。另一方面要及时追施氮肥和磷酸二氢钾,促进恢复生长,也可将穗期追肥与灾后施肥相结合,如喷施叶面肥等,一般叶面喷施尿素浓度宜控制在1%~2%浓度范围内。

  渍水后玉米田间湿度较大,利于病虫发生。张林提醒要加强田间调查监测,做到早发现早防控,重点是玉米大斑病、灰斑病等病虫害。药剂防治可选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等防治真菌性病害药剂及春雷霉素、中生菌素等防治细菌性病害药剂混合施用,适当添加芸苔素内酯,增强植株抗逆性,提高防治效果。

  另外,对双斑萤叶甲或三代粘虫密度较高的地块,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等;蚜虫密度较高的地块,可选用噻虫嗪、噻虫胺等;红蜘蛛密度较高的地块,可选用阿维菌素、螺螨酯等药剂防治。使用植保无人机施药作业时,每亩喷液量不低于1.5升,并加适量航化助剂,作业时应适当降低飞行高度和速度,缩小喷幅,以达到防治效果。

  张林提醒,目前玉米绝大多数已经进入灌浆期,对于轻度倒伏的玉米(倒伏度在45度以内的)不用人工扶植,天晴后会慢慢起身,对玉米后期的产量影响不大。对于倒伏严重的玉米需要及时进行人工扶直且进行培土壅根,以防玉米因重度倒伏而减产,或扶直以后再遇到风雨后发生二次倒伏。对进入蜡熟期玉米,如果穗完全着地,在可操作情况下及早对果穗进行垫扶,防止果穗发芽、霉变及鼠害。

  最后,张林建议对水淹严重但不绝产的地块,可改作青贮玉米,对大水没顶或渍涝绝产的地块,酌情改种秋季蔬菜或绿肥,降低灾害损失。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