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裁缝之死:瓦拉日丁足球的峥嵘、分裂与重生(上)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2/15 0:53:40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2021年5月22日傍晚,在经过14分钟的漫长补时后,来自瓦拉日丁市的同名球队NK 瓦拉日丁队(NK Varaždin)还是输掉了比赛,宣告降入克乙。与此同时,瓦拉日丁的另一支球队,克丙的Ultras球会瓦尔泰克斯(NK Varteks Varaždin)也输掉了一场保级赛。同一天的同一种痛处,难免令人产生幻觉,仿佛这两支分裂的球队仍旧像十年前那样,分享着同样的荣耀、汗水与眼泪,是多么团结的一体。那时的瓦拉日丁还拥有那支作为城市标志的球队——老瓦尔泰克斯队(NK Varteks)。 瓦拉日丁,一座克罗地亚北部的古老小城,人口不足5万。外国球迷们当然不可能注意到他们微不足道的足球故事。他们在整个足球世界中的地位甚微,即便是他们巅峰期所收获的成就,也是那么不起眼,甚至没有一个冠军头衔。不过对于中国球迷来说,有几位来自瓦拉日丁的教练可能是我们的熟人。首先是曾带领鲁能获得中超冠军的布兰科·伊万科维奇,,他在瓦尔泰克斯度过了自己的球员时代,并在退役后支教母队多年。此外,还有前上海申花队主教练德拉任·拜塞克,以及现任克罗地亚队主教练兹拉特科·达利奇。上世纪90年代,这两位教练曾一同为黄金时代的瓦尔泰克斯奔跑。 俄罗斯世界杯后,达利奇向瓦尔泰克斯队已故前主席的妻女赠送了克罗地亚全队的签名球衣 从90年代初到刚刚进入21世纪的这10年间,瓦尔泰克斯曾完成过不少辉煌的成就。他们曾距离克罗地亚联赛冠军仅一步之遥,曾创造奇迹跻身欧洲优胜者杯八强,也曾战胜过英超老牌劲旅阿斯顿维拉轰动一时。不过在08年金融危机的大潮下,瓦尔泰克斯的东家再无力负担球队,拿不到工资的球员靠踢假球维生酿成巨大丑闻。最终球队不得不改名瓦拉日丁重建,并从县区联赛从头再来。而对改名耿耿于怀的球迷们则自己组建了新瓦尔泰克斯队。这就是瓦拉日丁足球的前世今生。相信我,他们渺小,但他们的故事波澜壮阔,并不比任何一个欧超俱乐部差。 克罗地亚是一个刚刚成立30年的新国家,但足球却早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克罗地亚有不少比国家年长的俱乐部,瓦尔泰克斯便是之一。瓦尔泰克斯孕育自瓦拉日丁的另一项传统——纺织业。纺织行当自古以来便在瓦拉日丁占有重要地位,并在19世纪末完成了工业化。1918年起,来自捷克的实业家在瓦拉日丁的萨格勒巴奇卡街(Zagrebačka)兴办了 Varaždin d.d公司,从事纺织与服装行业并逐渐做大,并于1929年改名蒂瓦尔(Tivar)公司。到1939年,蒂瓦尔厂已经拥有了196台织机与400多名员工。 当时公司的老板是来自捷克的犹太人Ernst Stiassny,他本人是布拉格斯拉维亚的铁杆球迷,也乐于向员工们宣扬他的爱好。于是足球成了工厂里非常受欢迎的活动,并诞生了两只业余的足球队:代表一线工人的ŠK Tivar和代表公司官员的ŠK Tekstilna。1931年,工厂在街对面建起了一块真正的足球场。两支厂队合二为一,以工厂老板最爱的球队斯拉维亚命名(ŠKSlavija)。球队的第一套队服也仿照布拉格斯拉维亚的款式设计,只是将红白替换成了蓝白。他们在1931年6月以3-1击败了同城对手斯罗博达队,完成了他们历史上的第一场比赛。斯拉维亚队迅速壮大,成立仅七年就跻身南斯拉夫的顶级赛事,不过最终排名垫底。第二年南斯拉夫联赛由于纠纷解散,斯拉维亚队又接着参加了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地区的联赛。 1941年纳粹入侵,乌斯塔沙当政后,成立了傀儡政权克罗地亚独立国。很多俱乐部都在这时期遭遇了巨大的打击。乌斯塔沙解散了国内一切体育协会,派遣专员直接控制了各俱乐部。不少球员由于政治和种族身份受到迫害,无法再从事足球。这对有不少犹太球员的斯拉维亚和蒂瓦尔纺织厂来说无疑是一场浩劫。球员和工人们有人受到迫害、有人被迫沉默、也有人选择加入游击队。 至于球队本身,得到了某种程度的保存。1941年7月,瓦拉日丁的三支主要球队管理层被解散,交由乌斯塔沙的专员控制。斯拉维亚受命与另一支同城球队合并成了瓦拉日丁扎戈拉茨队(HRŠK Zagorac Varaždin)。蒂瓦尔纺织厂因此失去了对球队的所有权,但仍然被迫提供资金支持。这支扎戈拉茨队在战争期间参加了克罗地亚独立国的赛事。 1945年,乌斯塔沙政权被推翻 ,新任克罗地亚公共卫生部长解散了所有俱乐部洗牌重来。这支纺织厂的球队被重新命名为泰克斯蒂拉茨(NK Tekstilac)。新球队的第一场比赛在1946年6月2日开打。在4000名观众面前,他们3-0击败了强敌哈伊杜克。这也是瓦拉日丁市第一次进行体育赛事的电台直播。电台成员摸索着进行了尝试,他们在体育场看台的顶层修建了一个小木屋,两名记者和一位技术员带着带着他们自己制作的传输装置在木屋中进行了广播。尽管不知出于何故最后仅转播了下半场比赛,但并不影响它对于城市进步的重大意义。 1958年,球队长年以来的资助者蒂瓦尔公司改名为瓦尔泰克斯(Varteks),这是一个糅合了“瓦拉日丁”(Varaždin)与“纺织”(Tekstila)的复合词。这时它已经成为了南斯拉夫最大的纺织企业。1958年,球队终于也戴上了厂名,改名瓦尔泰克斯(NK Varteks)。至此,足球、纺织与瓦拉日丁终于名正言顺地合三为一,成就了那一位绿茵场上的神奇“裁缝”。 “裁缝”们在改名仅仅三年后,便铸就了他们的第一次辉煌。1961年春天,默默无闻的瓦尔泰克斯一如既往地混迹于南斯拉夫乙级联赛,为保级而战。但他们在本赛季的铁托元帅杯上表现不错,一路闯入了4强。并且在半决赛首回合中,瓦尔泰克斯球员们不可思议地在客场逼平了克罗地亚顶级球队斯普利特哈伊杜克,把比赛拖到了主场。 哈伊杜克对瓦尔泰克斯来说无疑是一艘银河战舰。当时的瓦尔泰克斯仍然算得上一支业余球队,而哈伊杜克却拥有数名南斯拉夫国脚,其中不乏贝尔纳德·武卡斯,安泰·扎内蒂奇,安德里亚·安科维奇、兹翁科·贝戈等球员。 大卫与歌利亚的故事点燃了这座小城。1961年3月5日,萨格勒布94号街球场边上座无虚席,喊声雷动。如果他们战胜了哈伊杜克,瓦尔泰克斯球员将获得五万第纳尔奖金,而彼时瓦尔泰克斯厂工人们的工资水平只在七千左右。起初,哈伊杜克占据着球场上的主动权,上半场第35分钟,哈伊杜克球员帕佩茨甚至已经攻破了瓦尔泰克斯球门,不过由于是手球被取消。中场休息时。瓦尔泰克斯球员们又得知他们被允诺的奖金将会翻倍。这可能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斗志,下半场之后瓦尔泰克斯越打越好,最终在加时赛中击倒了巨人。罗伊尼克与斯维贝纳分别在第110分钟与119分钟进球。赛后,观众们冲入草坪,把他们的英雄扛上肩膀涌向了大街。 经过那个狂欢的无眠之夜后,瓦尔泰克斯将在决赛中迎战马其顿豪门瓦尔达。瓦尔达是一支比哈伊杜克更容易的对手,但瓦尔泰克斯自己却遇到了更大的麻烦。多名球员遇到伤病,主力球员米尔延诺维奇临时被军队征召,甚至连球队主帅都在这时被更换掉。在贝尔格莱德的决赛中,运气也不再光顾瓦尔泰克斯。开场仅10分钟,球队后卫茨尔恩科维奇便因伤离场。第50分钟,替补他上场的球员犯下了重大失误导致丢球。仅3分钟后,瓦尔达再下一城。而就在刚刚丢球后不久,瓦尔泰克斯最具天赋的球员平塔里奇也遭遇了伤病,但由于当时的比赛只允许更换1名球员,因此平塔里奇只能眼巴巴地立在场边却无法为球队出力。最终,他们以1-2的比分遗憾落败。 瓦尔泰克斯输掉了那次冠军,却已经赢得了荣誉。不过他们下一次赢得殊荣却要等到南斯拉夫解体以后。在接下来的三十年中,瓦尔泰克斯一直都在南斯拉夫的二三级联赛之间升升降降,在杯赛中也一直表现平平。仿佛那一次绽放透支了他们半个世纪的能量。这时期他们唯一拿得出手的荣誉可能只是马里奥·马诺卢在1970-71赛季获得的南乙联赛最佳射手。而到了80年代,球队更是已无力保住乙级联赛的名额,基本稳定在了丙级,甚至一度掉入第四级别。 不过,这几十年可能是南斯拉夫历史上最美好的年代。从60年代到80年代,南斯拉夫的经济体量和居民收入持续上升,瓦拉日丁的纺织业也持续壮大,直到80年代初达到顶峰,当时的瓦拉日丁拥有10家纺织企业。而瓦尔泰克斯公司的员工数则在60年代末就突破了万人,差不多相当于有小半个城市的人口都在为瓦尔泰克斯打工。1983年,瓦尔泰克斯厂与李维斯达成了牛仔裤生产协议,开启了双方长达30年的合作。瓦尔泰克斯厂的雄厚实力让球队与瓦拉日丁这座城市的关系更加密切,也给球队日后的崛起铺好了路。 1987年,由于萨格勒布大运会的承办,瓦尔泰克斯的萨格勒巴奇卡街94号球场得到翻修,属于瓦尔泰克斯球迷的场域得到了保障。80年代是南斯拉夫地区极富争议的球迷文化迅速成型壮大的时期。一些著名的球迷Ultra团体如萨格勒布迪纳摩的BBB(Bad Blue Boy)、贝尔格莱德红星的Delije(英雄)都是在80年代后半叶建立的。而瓦尔泰克斯球迷自己的Ultra团体也在这时候建立起来,1990年3月3日,一群当地高中生第一次将“White Stone”的旗帜举在瓦尔泰克斯球迷的看台上。他们将在日后球队的辉煌与纠葛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至于球队本身,他们尽管还没在赛场上取得什么突破,但80年代的瓦尔泰克斯已经逐渐展现出了它过人的青训力量。1983年,瓦拉日丁教练安特·奥利察(Ante Oljica)获得了克足协“青年奖”(Trofej podmlatka),这一奖项代表了对克罗地亚青少年足球发展贡献的最高荣誉。奥利察早在斯拉维亚时期就是球队阵中的一员小将,同时也在瓦尔泰克斯厂上班。退役后他曾尝试当裁判,也执教过瓦尔泰克斯队。不过他最重要的成就还是创立瓦尔泰克斯的青年学院,并在学院中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瓦拉日丁的足球明星。1990年,瓦尔泰克斯青年学院也获得了“青年奖”。 这些来自各种方面的点滴积累,看似并不起眼,但终将在一个人的手中汇聚为一股力量,为瓦拉日丁这座城市献上充满光辉的十年。这个人就是日后瓦尔泰克斯的球队主席——安德尔科·海尔亚维茨(Anđelko Herjavec)。而回到1984年,他还只是个毕业不久的经济学硕士,刚刚入职瓦尔泰克斯纺织厂,与足球没有任何渊源。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