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国数字科技馆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5/28 6:05:17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帮你了解心理知识,浏览心理世界,拨开心理迷雾,树立心理淤积,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

  曾几何时,孩子们的游戏非常多。男孩热衷踢足球、玩弹球、滚铁环;女孩则喜欢跳皮筋、跳房子、过家家等。可如今,孩子们玩的主要就是电子产品三件套—电脑、平板电脑、手机。

  不少家长认为,应该限制孩子的玩耍时间,让他们参加“有价值的”学习活动。这使得很多孩子越变越宅,身体活动严重不足。一些与城市化相关的因素也导致青少年不愿从事身体活动,比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缺少公园,绿地和体育娱乐设施等。

  玩包括“玩耍”和“游戏”两类。“玩耍”更自由,多在户外,社交性较强,有较多人际互动,玩的过程中能观察和调控别人的情绪;“游戏”则多有规则性,逻辑性强,通常社交性、人际互动性较弱。现在孩子玩的电子类游戏,即使是体感类游戏,活动范围也超不过红外或蓝牙的工作距离。电子游戏的规则限制性强,一般都是由开发游戏的程序员事先设定好的;人际互动性弱,电子游戏虽然可以通过语音或文字和其他玩家在线交流,但观察不到对方的神态、体姿,在沟通时缺少非语言信息,这会导致孩子的社会交往训练不足。

  增强社交技能。孩提时代自由玩耍能促进人际交往能力,如协商沟通、遵规守信等。对成人来说,在打球、户外运动等活动中,用很多非语言信息沟通可增加亲密感。玩耍有机会和别人进行互动。有助于增进人际关系,在遇到更大压力时,这种亲密的关系能够提供帮助和情感支持。

  激发创造力。嬉戏打闹有助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成年人在工作中遇到瓶颈,有时也是思维局限所致。玩耍中限制少了,有助于激发创造性,解决工作上的难题。

  缓解压力。自由玩耍没有时间、空间的局限,没有既定规则约束,能使身心最大限度放松,神经科学上称作“社会缓冲效应”。非电子类游戏不依靠电子设备,能提供一个异于办公场景的环境,可给大脑休息减压的机会,加上游戏中的人际互动,能增进同事之间的理解与交流。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展团队建设或团队拓展,都选择到户外游玩,原因就在于此。

  在国外,从孩子到老人,都有丰富的玩耍活动。假期主要活动就是亲近自然的旅游,地点多在公园、牧场、农庄等。美国人喜欢利用周末整理花园、带宠物玩耍,或者一家人驾车去乡间兜风、野餐。日本倡导老人退休后重拾兴趣爱好,开办了各类兴趣班,比如插花班、围棋班、舞蹈班等,还鼓励他们去环游世界、支教等。大阪有个“大妈组合”享誉全日本,组合里全是50岁以上的女士,她们身着艳丽、时髦的服装载歌载舞,自己快乐,也给别人带去愉悦。

  京ICP备11000850号京公网安备8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2011-2020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曾几何时,孩子们的游戏非常多。男孩热衷踢足球、玩弹球、滚铁环;女孩则喜欢跳皮筋、跳房子、过家家等。>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