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村超”出圈密码之二丨乡土“村超”:足球文化代代传承的“出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9/5 6:42:42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榕江是体育之乡,这个不到40万人口的山区小县,有5万人会踢足球,平均8个人就有一个人踢球,很多村都有自己的足球队,全县标准足球场就有14个,并且全部免费开放,足球仿佛已融入他们的血脉中。热爱足球、全民参与,乡土“村超”是足球文化代代传承的“出圈”,更是足球历史深厚积淀的爆发式体现。

  因为“村超”,榕江这座地处大山深处的小县,瞬间被世人所知晓。

  每逢“超级星期六”,位于榕江县城北新区体育馆的那块绿茵场,被来自五湖四海的观众围得水泄不通,周边的摊位也是人头攒动、热火朝天,将小城烘托出浓烈的烟火气息。

  这个夏天,榕江沉淀了几十年的足球文化火爆“出圈”。

  6月17日下午4点,天气闷热。在榕江县车民小学足球场上,车江一村足球队教练杨双荣正带领队员们进行战术训练。

  “晚上有比赛,现在要抓紧时间热热身。”杨双荣拿起笔在纸上勾勾画画,为晚上的比赛排兵布阵。

  1985年出生的杨双荣,童年时正赶上榕江足球蓬勃兴起的小高潮。

  《榕江县志》载,20世纪40年代,广西大学迁入榕江,足球运动也随之传入榕江。大学生在学校围墙内踢足球,围墙外是好奇张望的当地百姓。随后,足球运动在围墙外逐渐火热。待到20世纪80年代,榕江盛传着这么一句话:要想找工作不愁,就要学会踢足球。

  “父辈们都喜欢足球,都想把自家孩子送进少儿体校踢球,那可是风光得很呢!”耳濡目染,杨双荣从小就喜欢足球,“小时候只能在球场边观看,帮他们捡捡球。”

  “足球可是全村人的‘宝贝’。”杨双荣停下笔,目光追逐着球场上的足球,闪烁着炽热的光芒。

  “记得刚上学前班的时候,村里为买一个新足球进行募捐。我一个学期才攒了两毛钱,兴冲冲地拿去捐了。”杨双荣说,大家你一毛我一毛,半年的时间才凑够买足球的钱。

  足球买来后,村里定了一个规矩,每家轮流使用一天。

  “当时最盼望轮到自家用球的那天,叫上亲戚朋友,可以开心地踢上一整天。”杨双荣笑着说,“足球破了也舍不得扔,拿到鞋店去缝补一番,然后继续用,破了又拿去补。”

  一个足球承载着全村人的欢乐,也释放着全村人的热爱。正是在那个时候,车江一村及附近几个村寨开始了村级联赛。

  “那时没有正规球场,大家就在河边的沙滩上踢。”榕江县车民街道车寨社区书记杨胜明见证了足球村级联赛的崛起。

  车寨社区由车江一村、车江二村、车江三村组成,而这三个村是村级联赛的主力军。

  杨胜明介绍,2000年前后,一群足球爱好者,将榕江县城河边的一片废弃农田进行平整,用石灰粉画线,再安上两根木棒当球门,一个简易的露天足球场就做成了。

  没有正规场地,只有坑坑洼洼的泥巴地;没有专业裁判,只有业余热爱者;没有昂贵奖品,只有自产的农产品。这种村民们自娱自乐的比赛,因为合民意、接地气而经久不衰。

  这就是最早的“村超”雏形。此后,榕江县的乡村足球赛、周末足球赛等一直未曾间断。

  最纯粹的热爱,让足球文化在这个不到40万人的小县代代相传,在这个火热的夏天令万众瞩目。

  “传球,拉开距离……”接受完采访,杨双荣又回到球场指挥球队进行训练。

  球场的另一边,十余名车民小学学生也开始了训练,球队中没有上阵的队员则当起了临时教练。

  到目前,全县仅群众性业余足球队伍就多达35支,球员1200余人。

  “县里所有的足球场,包括学校球场和社会球场,没有一个是锁闭的,都对公众免费开放。”车民小学校长杨昌文说,“这些都为足球文化的传承创造了条件。”

  车民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是抗战时期国立贵州师范学院在榕江建立的三个村寨教育试验区之一。

  2005年,杨昌文来到车民小学后,申请足球老师编制、设置足球课程……足球运动开始走进课堂。

  2015年,车民小学建立足球队;2017年,建立女子足球队,并开始举办校内足球赛。

  2017年6月,车民小学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青少年足球队与榕少年足球队在古州二小足球场开展友谊交流比赛。(张齐武 摄)

  “目前学校有3支校级足球队,每个班还有班级足球队。”杨昌文说,学校每年培养输送20个专业队员到榕江民中或者榕江一中。

  榕江的校园足球氛围在省内久负盛名,是贵州的校园足球试点县。据统计,榕江县目前共有县级足球特色学校41所,全国青少年校园特色学校14所;现有国家一级足球运动员20人,国家二级足球运动员147人。

  2012年以来,榕江校园足球队在各类省、州官方赛事共获得冠军20次、亚军16次、季军14次。

  厚植足球文化的沃土,让孩子们在足球运动中快乐成长,这正是榕江足球所倡导的团结互助、传递快乐的体育精神。

  6月17日晚8点,杨双荣带着队伍来到城北新区体育馆足球场,即将对阵联丰村足球队。

  球场四周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球场中央,身着精美民族盛装的寨蒿侗族琵琶歌队正在进行表演。

  优美、婉转的琵琶歌飘荡在球场,犹如天籁之音,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每个“超级星期六”,侗族大歌、琵琶歌、芦笙、民族舞蹈、摆王木鼓等民俗展演轮番上阵,现代足球与民族文化共舞,演绎了一场场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

  “家人们,接下来要表演的是水族芦笙铜鼓舞……”自媒体人唐胜忠在球场前排占了个好位置正在直播。他当天的直播,吸引了100多万人观看。

  早在5月13日开幕赛那天,唐胜忠就在视频号“贵州村超推荐官”上发布了11条视频,斩获近2000万流量,其中流量最高的一条达305.7万。

  唐胜忠只是榕江众多自媒体人中的一员。在球场周围,很多身着民族服饰的自媒体人架起拍摄支架,在各类社交平台上直播,并进行现场解说,和网友云看“村超”。他们有的是本地网红,有的是电商带头人,有的是村寨代言人。

  6月10日,在贵州榕江“村超”现场,车江二村球员和拉拉队入场。韦贵金 摄

  足球竞技和信息技术的碰撞,让榕江足球赛事迅速发酵,在全网和国际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展示了乡村足球的魅力与潜力。

  近年来,榕江大力发展新媒体产业,成立了人才培训基地、直播中心、电商公共服务、仓储物流等产业链配套的榕江新媒体电商产业园。

  2021年,榕江用好国家“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政策,提出了“让手机变成新农具、让数据变成新农资、让直播变成新农活”的“新三变”发展理念,闯出了一条新媒体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

  如今,全县已有1.2万多个新媒体账号和2200余个本地网络直播营销团队。庞大的新媒体人才军团为“村超”出圈提供了强大支撑。如今,从专业团队到个人网红,从在校学生到耄耋老人,人人都在为“村超”发声,成为“村超”代言人。

  “村超”像夏日里的一把火,点燃了足球文化与民族文化融合的火花,也激发了全网人民对足球的大爱。

  它的火爆“出圈”,看似偶然,更是必然。(李田清 魏丽萍 王佳丽)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