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欧洲杯之后,我背起行囊来到石家庄,开始了大学生活。业余时间,除了踢足球之外,我还加入了文学社。在那里,我结识了一位来自连云港的同样痴爱足球和文学的同学蓝冰。
深秋的一天,寒风凛冽,大地肃杀。我和蓝冰并肩在绿茵场上散步,望着碧绿如洗的草坪,蓝冰忽然两眸闪烁,晶光四射。沉思半晌,他说:“我最近在研读足球战术历史,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我从中梳理提炼出了三条贯穿于整个足球战术发展历史的规律,那三条规律可谓足球战术发展历史的主旋律。” “哦?”我顿时来了兴致。
那天,他的思维洞察秋毫,他的思想汪洋恣肆,他那滔滔不绝的讲述把我带进了精深奥妙的绿茵世界……
第一,现代足球诞生之后的足球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一直在“进化”和改变,其改变不是随机而是有方向的。其方向就是使足球越来越有魅力的规则会被保留并完善,而反足球的规则则会被淘汰……
第二,整个足球战术的发展历史有一个大致的方向,这个方向可以归结为两个词——对称和平衡。就是说足球战术是朝着攻守平衡与阵型对称的方向发展。这样,会使得进攻不容易得手,同时防守也不容易成功,这样的足球才会更精彩。
第三,很大程度上,足球战术的革命是由足球规则的修改催生的。而所有规则里,最重要同时对足球发展影响最大的当属越位规则。
越位规则被誉为足球运动的灵魂,伴随着现代足球的诞生而产生。为了使足球更精彩,越位规则先后经过了三次重大修改以及两次细微调整,每一次修改基本上都带来了足球战术的革命,使得足球战术丰富多彩的同时也朝着攻守平衡和阵型对称的方向发展,那是足球战术发展之大道……
那天讲完这三条规律之后,蓝冰接着给我仔细讲述了越位规则的发展历史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战术知识,我听的如痴如醉,如梦如幻。
今天,我把这些内容整理成了这篇文章,起笔之初,我的眼前忽然又飘荡起了那位神采飞扬、精神焕发的好同学,但那已经是十二年之前的遥远往事了……
越位规则的第一次改革发生在1870年,改革之前是现代足球诞生之日最初制定的越位规则,简单总结就是:不管任何情况下,凡是进攻球员在球的前面就是越位。
改革后变成了这样,进攻方球员向位于对方半场的本方接应球员传球刹那,该接应球员与对方球门之间的人数少于三个人判越位。
初始越位规则制定后,那几年足球比赛的大概场景是这样的。防守端仅仅设置一名后卫便可以通过造越位战术阻挡对方进攻。而进攻端大多数时间里只能选择横传和回传,如果直传的话接应者很容易越位,进攻推进过程大多选择个人突破、单打独斗。
越位规则第一次修改后,由于造越位变得困难,增加了防守难度,更加利于进攻得分。之后曾经大行其道的九锋一卫阵型作古,足球阵型渐渐变得攻守平衡,由九锋一卫到七锋三卫 、六锋四卫再到经典的塔式235阵型,足球阵型趋于攻守平衡的同时也大大丰富了足球战术。
越位规则的第二次改革发生在1925年,改革前是这样的,【进攻方球员向位于对方半场的本方接应球员传球刹那,该接应球员与对方球门之间的人数少于三个人判越位】。
改革后变为,进攻方球员向位于对方半场的本方接应球员传球刹那,该接应球员与对方球门之间的人数少于【两】个人判越位。
越位规则之所以是足球的灵魂,是因为如果没有越位规则,那么足球运动或者会变成橄榄球,或者会变成多了一个足球的田径。这项规则保证了足球是足球,而不是其他。
但是,不完善的越位规则还不能彻底保证足球是足球。当235塔式阵型纵横绿茵后不久,这个阵型对足球发展的不利之处因为越位规则的不太完善很快显露出来。
那就是,按照当时规定,235阵型里仅仅通过拖后两名后卫加门将就可以利用造越位战术有效的与对方前锋周旋。所以,那段时期,造越位战术仍然是主流,足球由于失去了那种令人血脉贲张的进攻快感而变得非常功利、乏味至极,足球场的上座率有了明显降低,于是,改革很快到来了。
改革之后的越位规则虽然只变化了一个字,【三】变成了【二】,但这个简单的修改却使得造越位的难度大大增加,使得弱队不能依靠简单的造越位对抗强队,所以之后的进球数和进球率有了很大提高。之后的比赛里,如果有球队按照改革之前的防守策略,那么会被大屠杀,于是,为了顺应改革,许多球队做出了阵型调整,调整的策略是改变防守策略,整体阵型后撤。
但是主守球队的防线回撤后,主攻球队前锋的冲刺空间会减少,需要得到后场的支援和串联。也就是说,前锋中必须有人回撤接应后场同时串联前场。也就是在那几年,阿森纳教练查普曼灵感迸发,在235阵型的基础上通过阵型后撤同时双内锋回撤打造出了脍炙人口的经典阵型——WM。
阿森纳依靠WM阵型纵横英超,称霸一时。之后,塞贝斯把WM阵型改造成四前锋打法并带到了匈牙利国家队。改造后的WM阵型更加完美,匈牙利足球依靠这个阵型所向披靡,横扫世界。一直到1954年世界杯决赛,匈牙利的WM阵型才被西德队破解,而那年也诞生了传颂至今的“伯尔尼奇迹”……
越位规则的第三次修改发生在1990年,由于1990年世界杯进球数有了明显下降,尤其是阿根廷在那届大赛保守功利的表现令球迷纷纷诟病,足球观赏性受到了严重影响。为了鼓励进攻,国际足联做出了两项主张,第一是把“突然死亡”规则提上议程,第二是继续修改越位规则,这次修改主要针对【越位位置】。
修改后的规则是这样的,如果进攻方接应球员平行于防守方倒数第二名防守球员或者平行于防守方最后两名及以上球员不属于越位。
这次修改由之前的不越位位置必须处于防守方身后改为与防守方球员在一条线。这次修改因为更有利于进攻使得之后大赛的进球数有了明显上升。而从战术层面讲,越位规则的那次修改终结了举世闻名的“自由人战术”。
1954年世界杯决赛“伯尔尼奇迹”之夜里,时任塞维利亚主教练的埃雷拉对那场比赛尤其是对匈牙利WM阵型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复盘,得出了一些独到深刻但还处于朦胧模糊中的见解。以后埃雷拉远走意大利,任国际米兰主教练,也就是在那段时期,埃雷拉在WM阵型基础上创立了“自由人战术”,这项战术最终被“足球皇帝”贝肯鲍尔发扬光大。
“自由人战术”里的自由人在后卫与门将之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进可直捣黄龙,退可一夫当关。从埃雷拉所打造的“大国际”到1974年世界杯上的贝肯鲍尔再到1990年世界杯上的马特乌斯,“自由人战术”在绿茵世界里留下了许多经典画面。
1990年越位规则第三次修改后,由之前必须完全在身后不越位变为进攻方球员与防守方倒数第二名球员平行时不越位。这样就导致了拖后的自由人成为整体防线造越位的负担,对方突破后即使自由人补防到位,也少了侧后方铲球破坏和捅给门将两种处理方案,自由人查漏补缺的能力大大下降,于是,“自由人战术”慢慢的淡出了足坛……
以上就是越位规则的三次重大修改,这三次重大修改对足球战术产生了巨大影响。以后,越位规则还进行了两次微调。
第四次修改发生在1995年,改动之处是处于越位位置的队员不会被判罚犯规但还是需要被判罚越位。
第五次修改发生在2003年,修改后较之前变为,进攻方球员只要不参与进攻即使处于越位位置也不会被判罚越位。
以上就是足球历史上越位规则的三次重大修改和两次微小调整,几乎每一次修改都丰富了足球战术,都给足球运动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正因为如此,越位规则才是足球真正的灵魂……
2020年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我写完了这篇关于越位规则演变与足球战术发展的文章。落笔成文之后,我的眼前再次飘荡起了十二年前金色年华里的浪漫生活情景,想起了我的那位痴爱足球的同学蓝冰所为我编织的那个瑰丽梦幻的绿茵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