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大场的十一人制足球,五人制足球的战术能力要求较低,但是五人制足球的应用作为十一人制足球的缩影,若能将五人制足球的战术技能掌握熟练,便可提高在十一人制足球比赛中的能力。五人制足球场地的大小使得比赛双方的攻防转换更加迅速,因此,在如此狭小的空间下,防守成了决定比赛走向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过查找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知网、EBSCO数据库等有关五人制足球比赛方面的大量资料,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来为本研究提供足够的依据。
通过2023年全国五人制足球锦标赛录像进行观察分析广东肇庆队的防守技战术应用,观看该队通过防守战术的演变形成的防守方式。
根据《足球技战术训练全书》一书的解释,防守,即当本队失去对球的控制时,便是防守的开始。
在比赛进程中,不同的防守技战术应用对于球队的整体表现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个好的防守,往往是进攻的前提和基础。若能加强球队的防守能力,对于球队的进攻也能起到有效的帮助。
场上的防守队员各司其职,负责防守自己范围内的区域,即只负责处于本防守区域内的进攻队员。虽然这种防守技战术分工明确且节省体力,但在防守队员之间的间隙容易出现漏人的情况。因此,这种防守需要通过协防彼此之间的防守区域,从而减少防守失误的可能性。
采取盯人防守战术,其战术实行性较为容易,防守效果明显。但是这种防守对于防守者的体能要求高,对身体的训练水平要求高,若防守者体能出现不佳的情况,会削弱防守的强度。在比赛中,防守队员要紧逼进攻队员,时刻将进攻队员放在自己所能控制的范围内。盯人防守又分远离球门和近球门,当进攻队员远离球门的时候,防守队员可以适当放松一下防守强度。当进攻队员靠近本方球门的时候,防守队员应当上前对进攻队员进行紧逼,提高防守强度。
混合防守,即将区域防守和盯人防守相结合的防守战术。应用这种防守战术对防守者的能力要求较高且应对防守队员提出以下的要求:
第一,丢球后迅速反抢。许多防守者在持球进攻时丢球后往往处于懊恼的阶段,而往往就是这一时刻的松懈,就会导致对方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从而形成有效的进攻。
第二,对有可能获得控球权的队员一般要形成高压紧逼,而距球较远的防守队员则可以采取区域防守。
第三,在队友防守失位时迅速就近进行补位防守,避免因太大的局部变位而导致防守阵型混乱。
半场1-2-1阵型主要用来应对对手的3-1阵型,这样的阵型加强了对两翼的控制,当球发展到边路时,同侧的队友进行上前逼抢,而另一侧的队员则需要向中间收拢,使得防守的密度变得紧密。而针对对手3-1阵型中的1,即前锋,我们防守的最后一名防守球员不仅可以针对这一前锋进行盯防,还可以纵观全场形势,对两侧进行协防。总体来说,1-2-1阵型大致呈现出菱形站位,就五人制球场大小的特点,这四名队员可以巧妙的进行换位,灵活应对场上突发的情况。
半场2-1-1阵型的特点主要是加强了中场的防守密度。最具有进攻威胁的区域就是正对球门的区域,而这套阵型恰恰是加强了中间区域的防守,压缩了对方中前场的空间,让对手只能在两翼上寻找机会,而中场球员在站好了自己的中场站位时,也可以随球的发展,跟进两翼继续进行逼抢防守。因此,这样排布的阵型防守成功率相对较高,大部分球队在保守的战术体系下大多都选择这套防守阵型。
五人制足球和十一人制足球最大的不同,便是五人制的界外球依然是用脚进行开球,又由于场地小的缘故,五人制足球的后场边线球等同于十一人制的前场任意球。这样一来,对防守队友的要求更高了,在本方罚球区域以及有威胁的区域尽可能地对进攻队员进行贴身防守,不轻易让对方在本方的威胁区域舒服地拿球并完成进攻射门。因为在防守界外球时,防守队员人数比进攻队员多,所以防守队员彼此间需要分工明确,且多出的一个防守队员应当及时地进行协防和补防。
前点防守。前点得分的概率较高于其他的得分点,因为前点进攻射门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且抢前点会让防守队员产生猝不及防的感觉。因此,针对这一特点,在角球防守时,我们一般安排一人在前点区域防守,其余防守队员进行人盯人防守,这样一定程度上能起到阻断进攻队员突然前插抢前点进行射门的机会。
即使现在足球技战术的应用已随时代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但防守永远扮演着比赛中的关键角色,一支球队只有在做好防守战术的情况下,保证球队不丢球,才能在随后的比赛中掌握主动权。尤其在五人制足球场射门偏多的比赛中,防守无疑更显现出一支球队的水平高低。因此,在平时在训练当中,我们应当更多地练习个人防守、区域防守以及人盯人防守的练习,以此来增强球队的防守能力。
[1]田波.室内五人制足球防守的技、战术特征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6(04):55-56.
[2]王岩,夏青.我国五人制足球校园推广模式与实践研究——以三峡大学为例[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5(002):18-21
[3]陈贵武.2016年欧洲杯八强队伍防守技战术运用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8.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