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懂球帝在自己的App中刊发了一则重磅快讯《懂球帝全球独家:切尔西主教练孔蒂很快下课》,这篇文章截止发稿总共收获6944条用户评论。
事件后续是,孔蒂非但没有下课,而且还在10月份往后的比赛中,率队取得英超五连胜、进16球、失0球的疯狂战绩。
这不是懂球帝第一次自摆乌龙。今年愚人节,首页置顶的一篇“洋葱新闻”称:中国取代卡塔尔成为2022年世界杯主办国,同样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不少用户表示无法接受这样的玩笑。
与网络上的接连不断的争议相比,懂球帝在资本层面和市场份额上却是一路高歌猛进。今年9月,他们“被宣布”获得苏宁超过3.5亿元的C轮投资,用户数2900万,日活300万。真正开始让人思考这个绿色的App是否长出了细分领域独角兽的尖角。
在这所有的表象背后,其实都和创始人兼CEO陈聪密切相关。他的个人印记鲜明得烙印在产品上,最终体现在公司争议不断,却又野蛮生长的情怀中。他本质上是一个极度低调的产品经理,却自嘲迫不得已站出来充当公司的“吉祥物”。
邦哥深度专访了这位1989年生,从井冈山出来的年轻CEO,力图从争议、产品和情怀三个角度,还原他是如何用尖锐的棱角,冲击尚且混沌的体育产业。
虽然行事并不张扬,但是网络上却有很多关于陈聪的各类争议,而且主要集中在商业层面。
邦哥通过采访陈聪本人,相关利益人士,以及搜集网络上的资料可以判断这背后的原因:鉴于他激进且不注重细节的行事风格,陈聪的性格很容易引起争议。
陈聪从小喜欢踢球,还喜欢琢磨BBS。高中时就自己找攻略查资料,创办了一个名为“信虫在线”的球迷论坛。
当时有很多球迷会给心爱的外国俱乐部写信,有些俱乐部就会回馈球迷寄回各种纪念卡。他们就会在信虫在线上分享心得,晒纪念卡。
每天放学后,陈聪要花两个多小时管理BBS,周末则是一整天。好的时候,日均在线多的回帖,全国各地的人都有。
那时候,他在QQ群做推广,还找到BBS上的KOL,让他们给《足坛周刊》写文章(打广告)。不过,个人力量始终有限,信虫在线始终难以做大。
到了2008年,陈聪在武汉体育学院念大学。那年,他重新注册了一个足球网站,名为“爆棚网”。这在圈内引起不小争议。因为当时,国内足球游戏圈有一个著名的汉化组叫“爆棚小组”,主要做《足球经理》的汉化工作。显然“爆棚网”这名字会让人误以为两者有关。
之后,爆棚小组的站长爆料,他与陈聪曾经商定过,由前者出钱买下名,涉及金额很小。虽然之后双方没有达成共识,但爆棚网在运营了几年后,因为陈聪开始工作的关系,已经关闭了。
然而,因为没有及时回应,或者缺乏发声渠道,直到陈聪创办懂球帝,仍有许多人误以为这是原“爆棚网”团队做的产品,逼得他2014年才在知乎上注册账号正式回应。
此事显然应当是归结于商业争议。陈聪早年激进、草莽的风格,加上内向的性格,以及缺乏发声渠道,常常会错失最佳的解释机会,引发许多连环误会和猜忌。
商业争议的背后通常是利益纠葛,但懂球帝的新闻本身也出现过不少争议。如开头所说,如今的懂球帝除了呈现短资讯,希望更多介入到一手和专业的信息中。
随着越来越强调一手信源,这与陈聪曾经表示“懂球帝不是一家媒体”的想法似乎有所分邦哥拿这个矛盾询问陈聪时,他认为:不愿意公众将懂球帝理解为纯媒体,而是看成社区+媒体的综合体。
陈聪希望在未来加强在媒体上的追求。除了翻译国外资讯,可以输出自己的内容,或者直接与国外的一手信源建立联系。在“孔蒂事件”的操作失误后,运营团队确实比较沮丧,而且很多人在网络上落井下石。但陈聪告诉团队,应当把这件事看作一个必须经历的坎。
实际上,陈聪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产品经理,他在采访中不止一次地表示,任何产品迭代的第一要素只能是用户需求。基于良好的产品体验,他一希望自家的内容可以更深度,更打动人心,但从本质上讲,比起内容他更懂用户。
正因如此,2013年推出后,懂球帝在产品形态上一直保持着创立之初的设计,精致简洁,小步迭代;但在内容上,因为优先满足用户需求的原则,颇受争议。
担任懂球帝FA的光源资本创始人郑烜乐对说,第一次见陈聪,就觉得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产品经理。
2010年,陈聪大四,正在准备考研。机缘巧合,他看到百度和腾讯在武汉大学有校园招聘。虽然做了很久的网站,但当时还没有想清楚要不要干这行。投了笔试之后,百度效率很高,立马就组织考试,然后一路面试,拿到了贴吧产品组的Offer。
事后回忆,陈聪觉得BAT的招人都普遍注重文化水平和思维方式,可能因为自己的路子野,可以给团队带去不同的风格和思想才会被选中。
这一年,陈聪都是按部就班地做自己那摊子事儿,负责PC端的产品设计和过程开发,但大公司的做事方式给他留下很深的影响。
习惯了小打小闹,第一次接触到千万级别用户的产品,陈聪开始学习思考用户需求。以前看到一个烂产品只会批评,后来会去思考它这么做的动机。
离开百度后,他跟随当时的项目Leader去了游久游戏,不过游戏不是他喜欢的领域,创业的苗头就在那时候出现。
有一天,他买了台iPhone5。玩了半天,突然发现,各种App的体验还挺顺溜。转念一想,应用商店里竟然找不到任何一款好用的足球App。作为从98年就开始看球的老球迷,陈聪身上融合的产品属性和球迷属性一同发挥作用他开始思考创业。
关于这点,郑烜乐认为,市场上像陈聪这样,对产品设计、用户需求还有足球知识都非常懂的三栖创业者,属于凤毛麟角。这大概是他在创业圈中最大的个人资本。
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日思夜想的必然是用户需求。拿懂球帝自营的电商频道来说,对比新闻板块的流量,销量是远远不够的。而成立电商部门的初心,除了商业布局,陈聪认为就是一个纯粹的用户端功能。
足球装备市场上,新手最大的痛点在于假货,而且也不会挑选球鞋。这是因为国内的足球运动基础就比较薄弱。用户既没有买鞋的刚需,也不懂如何判别足球鞋。
去日本时陈聪发现,即便是小孩子也能分辨出不同鞋钉材质的作用,不同位置该穿什么样的球鞋。而他自己呢,大学几乎天天踢球,但一双球鞋也能穿个2-3年,并且从来没买过正版球衣。
懂球帝上有太多类似陈聪这样的草根球迷,自营商城的目的就是让这部分人能够满足买鞋的需求。至于转化率,陈聪认为短期来看还谈不上。新闻端的巨大流量让他也不必太过担心库存问题。
在懂球帝的办公室采访时,邦哥留意到,他们的装修风格几近于无。除了墙上刚刚完成的壁画,就没有太多的设计。这和他们的产品非常像:极简易用、朴实甚至土气。
团队刚成立时,办公地点是在知春路的某个民宅中。陈聪说,选择创业时自己才23岁,自觉还有成本试错,大不了失败重新工作,但他却不敢拉着熟悉的技术人员陪自己一起干。毕竟在2013年,体育还不是风口,也没有人能够把球迷社区做成事业。
所以,他就在网上发布招聘贴。刚好有个拥有翻译经验的女生投来简历,她就是如今的运营总监呱呱。所以,懂球帝的初始团队彼此之间都是陌生人。陈聪作为产品经理,加上两个管内容的女生,和一个刚毕业的码农,四人就这么开干。
直到产品迭代到现在,团队扩张为100多人,陈聪还是希望产品拥有极致的易用性,而不是高大上。他承认自己很土,但因为如此才执着于最基本的需求,而非花哨的细枝末节。
曾经有一次,他拿着一台华为的手机检查文章字号时,惊觉字体非常大而丑,立马截图发到产品群中。工程师测试完后都是一脸懵逼,表示苹果手机和其它安卓手机都没啥问题。结果没过多久,陈聪又发来一个道歉,说是自己不小心把手机调成了老年机模式。
还有,因为常年热衷看比赛,陈聪养成了非常“欧式”的生物钟:每天凌晨天亮才睡,中午起床工作。所以,他常常深夜待在办公室里琢磨产品。
夜深人静,陈聪就会刷懂球帝。他的账号名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板”,经常被用户艾特。陈聪不仅会和球迷争论比赛,还收集各种意见反馈。
老板经常深夜出没社区中,再加上运营团队热衷于自黑玩梗。懂球帝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接地气,没有架子。做了电视广告还会傲娇地发一篇推送邀功。
这些产品特征与陈聪的人格特征非常类似。不擅长高声喧哗,塑造公众形象,但是其实充满了表达欲望,在小圈子和网络上异常活跃。
情怀这词已经被用烂了,但是邦哥确实在陈聪身上看到了一些对于足球非常原始的热情。
陈聪的家乡,江西井冈山只有8万人口左右,再加上因为各种原因,整个江西省都没有职业球队,实际上放到中国的足球环境来看也很落后。所以,陈聪从小就没有考虑过从事职业足球,但作为爱好却是十几年如一日。
高中时,因为花了大量精力搞BBS,陈聪的数学成绩很差,150分的考试只能考到60分。考虑到参加普通高考甚至会连大学也考不上,他就转去参加全国的体育统考,最终考入了武汉体育学院。
选择大学专业时,面对体育新闻专业和体育教育专业,他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原因就是后者会有一节专业的足球课,虽然大多数课程都是为了日后培养体育老师而准备的。
大学的足球专业课是陈聪第一次接受正规的足球训练,两位教练都是从甲级职业联赛退役下来的,教得非常认真。
陈聪回忆说,有一次上课踢比赛,位置是边后卫。因为从小到大踢惯了前锋,那场比赛就一直尝试过人,并且给前锋送出好几次助攻。比赛结束后非常得意,结果下场后被教练臭骂:为什么过那么多人?直接传球进攻不是更流畅吗?
专业的足球课给陈聪带去的是不一样的视角,他不像以前那样,单纯以为最牛的球员就是射门得分和过人。真正的足球应该是一项需要情商和意识的运动,最重要的是判断场上形势,作出最有利于球队的判断。
就像他自己的职业道路一样,从一匹单枪匹马,不讲规矩的孤狼,成为率领一个准独角兽前进的新贵创业者。
|